異地高考再起爭議 北上廣應設“門檻”?(2)
二辯:高校按人口比例分配招生名額?
正方:全國“納稅人”養的大學,理應全國公平招生
劉先生(公務員):中國的公辦高校,都是有國家財政撥款的。既然是由全國的“納稅人”養的大學,我覺得就理應公平招生,絕對不能出現“北京孩子上北大的概率是河南孩子的60倍”這種情況。
公平招生一個很好的辦法,就是高校根據各省區的人口比例分配招生指標,這樣既能夠保證浙江、山東、廣東這樣的教育發達地區有足夠多的學生升入北大、等名校,同時也能確保青海、貴州等西部省份有學生獲得國內頂級的高等教育。這些學生對于這些地區的現代化發展將發揮重要作用。事實上,國家已經開始安排相關的行動,比如今年各高校都在國家貧困連片地區根據人口比例專門投放了招生指標,就是很好的嘗試。
反方:失去“地方支持”,高校將損失巨大
孫敬東(化名,北京某部屬高校副校長):作為一名從教30多年的教育工作者,我當然希望學校能在全國范圍內通過最公平的方式,選拔到最優秀的學生。但我還是高校的管理者,從學校的長遠發展為計,我們必須要給予北京招生名額和政策方面的傾斜。
高校的發展不僅需要資金,更需要土地、政策、環境設施保障等多方面要素,后者主要就來自于所在地的支持,從市、區,甚至到街道。而一旦“公平招生”,我們就將在許多地方失去這些支持,這將對學校的發展帶來巨大損失。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地方)時不時給你來次電路檢修或者道路養護,就夠你麻煩的了。
所以,我認為一旦實行異地高考,北京、上海等地應更多地投放招生計劃指標,以保證不會影響到常住人口子女高考的利益。
(責任編輯:韓志霞)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