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歷史重要知識點復習:中國近現代經濟史(4)

2012-11-26 10:43:22 來源:育路高考網

  3、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新時期

  文革結束后,我國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這一時期,由于能正確總結建國歷來社會主義建設正反兩方面的經驗,特別是吸取了文革的教訓,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上,決定把黨的工作中心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軌道上來,作出改革開放的決策。1987年十三大提出初級階段理論和“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方針以及“三步走”戰略。1992年十四大又確立了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總目標。生產關系的調整極大地解放了社會生產力,我國經濟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幾十年來的經驗教訓證明:經濟建設必須從中國具體國情出發,實事求是,遵循經濟規律;生產關系的改革調整必須遵循有利于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原則;政治穩定是經濟發展的前提,四項基本原則是社會主義經濟現代化的根本保證。

  二、知識深化

  1、建國后工業經濟體制的三次重大改變及教訓

  ⑴第一次:建國初到1956年,從建立以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體的多種經濟成分并存的經濟,向高度集中統一管理的計劃經濟體制的轉變。核心內容:實行和強化計劃經濟,廢除生產資料私有制,建立社會主義公有制,片面追求工業發展高速度。

  主要原因是照搬蘇聯模式,主觀上追求急于實現工業化。

  結果:這種體制在建國初期,對恢復國民經濟,發展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曾起過積極作用,并取得一定成就。但它超越了歷史發展的階段,其嚴重的弊病是使企業失去活力。

  ⑵第二次: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從單一公有制經濟變為以公有制為主體的多種經濟成分并存的經濟,從計劃經濟轉變為以計劃經濟為主,市場經濟為輔的經濟。核心內容:發展多種所有制經濟體制,調整工業結構,改變企業管理方式,實行政企分開等。

  主要原因是黨中央正確總結了建國以來工業建設正反兩方面的經驗,特別是吸收了“文革”教訓,并借鑒了外國經驗,決定實行工業經濟體制改革,對外開放的政策。

  結果:增強了企業的活力,解放了生產力,工業騰飛,成就舉世矚目。

  ⑶第三次:從90年代以來,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由粗放式經營向集約化經營轉變。

  核心內容:把企業推向市場。

  主要原因是黨中央在認識國情和總結社會主義建設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決定加快改革開放步伐,深化經濟體制改革。

  結果:有利于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邁向21世紀。

  ⑷教訓:發展工業,必須從中國國情出發,實事求是,遵循經濟規律,改革和變革生產關系要遵循有利于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原則,走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工業現代化的道路。

  (責任編輯:韓志霞)

 4/6   首頁 上一頁 2 3 4 5 6 下一頁 尾頁

分享“高三歷史重要知識點復習:中國近現代經濟史”到:

58.4K
關注高考招生官微
獲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色97久久久首页 | 中文字幕乱码亚洲∧ⅴ日本 | 伊人久久国产免费观看视频 | 亚洲A∨中文字幕色 | 亚洲激情中文在线不卡 | 亚洲欧美综合在线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