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長兩短一并列搞定高考英語長難句(4)
三步搞定長難句
根據以上分析,英語句子是由“主干部分+三長兩短一并列”組成的。我們可把這個“三長兩短一并列”稱為構成英語句子的“組件”。想要快速讀懂一個句子,就要快速識別并準確譯出每一個組件,再按照一定的邏輯將一個個組件連接起來。這就是“組件分析三步法”。
Step 1: 做標記
做標記時應按照上文中的方法,給“三長”加括號,給并列詞加方框,給并列項劃下劃線。
【例句】Li Hui is a teacher teaching English in Beijing which is the capital of China.
這個句子做完標記后為:Li Hui is a teacher (teaching English) (in Beijing) (which is the capital) (of China). 可以看出,做完標記后的句子層次變得清晰了很多,很容易就能看出該句子是由一個主系表結構的主干加上四個修飾成分組成的。原句直譯起來稍顯復雜,但是加上括號之后,每一小節都能輕松看懂。不過在標記時要注意:一旦出現下一修飾成分,就應果斷將上一修飾成分結束掉,而不要管上一修飾成分本身結束了沒有,即允許括號連括號,盡量避免括號套括號。由于英語中的修飾成分實際上存在很多“嵌套”現象,如果把每個修飾成分的嵌套關系都用括號理清楚,會顯得非常麻煩,無法使句子顯得簡單。如上文中的例句,如果我們關注其中修飾成分的嵌套關系,則需要將其處理為:Li Hui is a teacher {teaching English (in Beijing) [which is the capital (of China)]}. 這樣處理會導致句中出現很多“括號套括號”的現象,顯得非常亂。而用括號連括號的標記法則使句子結構更為清晰。
Step 2: 做直譯
經過Step 1的標記之后,句中的修飾成分都被我們用括號標注了出來,而不帶括號的主干成分自然浮現在我們眼前,整個句子變成了“一小節一小節”的形式,而每一小節都很容易直接翻譯出來。我們在翻譯句子時,可利用“提問和回答”的方式將一個個的括號連接起來。如上面的例句:Li Hui is a teacher (teaching English) (in Beijing) (which is the capital) (of China). 翻譯時可先處理為:李輝是個老師。教什么的?教英語。在哪兒教?在北京。哪個北京?是那個首都。誰的首都?中國的首都。這樣整個句子的意思就一目了然了。
Step 3: 調語序
我們將Step 2中得到的“譯文”再按照中文表達習慣進行一些調整,最終得到了一句地道的中文譯文:“李輝是個在中國的首都北京教英語的老師。”或者“李輝是個老師,在中國的首都北京教英語。”事實上,由于大部分省市的高考都不考“英譯中”,所以我們一般不必進行Step 3的操作,因為前兩個步驟已經能夠幫助我們準確理解英語句子了。
真題演練
由于所舉例子比較簡單,所以上文中的Step 2看起來或許有些多此一舉。其實不然。現在我們來用一些高考題中出現過的長難句來試驗上述方法,你會發現理解長難句竟變得如此輕而易舉!
【真題1】 The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has programs aimed at developing more farmers and at increasing interest in locally grown food. (19詞,來自2012年江蘇卷閱讀理解B篇)
Step1: 做標記
The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has programs (aimed) (at developing more farmers) and (at increasing interest) (in locally grown food).
實際操作過程如下:
括號1:看到of,說明是介詞短語,該介詞短語到名詞Agriculture結束。
括號2:由于has是謂語動詞形式,所以可判定句中第二個出現的動詞aimed應為非謂語動詞;由于該詞后面緊接著出現了介詞at,按照“一旦出現下一修飾成分,就果斷將上一修飾成分結束掉”的原則,我們將aimed用括號單獨括起來。
括號3:看到at,說明是介詞短語,該介詞短語到名詞farmers結束。
方框1:and是并列詞,該并列詞的后面緊接著是由at引導的介詞短語,為右并列項,因此左并列項應該同為at引導的介詞短語at developing more framers。
括號4:看到in,說明是介詞短語,該介詞短語到名詞food結束。
標記結束后,主干已經非常清晰了,即The Department has programs。
編輯推薦:
報名咨詢電話:010-51291357 51291557
(責任編輯:盧雁明)
分享“三長兩短一并列搞定高考英語長難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