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高考補習班(3)
其五,補習班帶來的“泡沫質量”影響了學校的形象以及校際關系,與中央的科學發展觀背道而馳。比如想方設法留住高分段學生,所謂一個好學生要為學校作三次貢獻;比如無序競爭,不擇手段,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等等,加劇了教育這方凈土的污染。
其六,大量的達線生選擇復讀,對高校正常的招生秩序形成了較為嚴重的沖擊。不少省市復讀的達線生是以“萬”來計算的。據說,有一個縣近年來高考成績突出,原因何在?達線800人,就有差不多400人復讀,應屆生當年幾乎都不走。
其七,激烈的競爭、浮躁的氛圍和過重的工作量,使教師疲于應付,實在無暇靜下心來鉆研業務,造就的是一批長于應試技巧,缺少專業素養,缺乏發展后勁的偽“名師”。同時,補習班明顯的商業氣息,已經影響到師生之間的關系,有的學生就公開逗樂說:“拉來一個達線生,咱們老師的高考獎就又多一千塊。”教師們感慨萬端:“以前學生考上大學對老師感激不盡,現在寡淡得多了。”師生關系事實上是被扭曲了。
其八,影響了高中規模的擴大和高中教育的普及,甚至是以漠視整個高中應屆生為代價的,是高中教育一種畸形而無序的發展,是一種典型的飲鴆止渴、急功近利的教育短視行為。
一位資深的教育工作者分析:“以前補習班的危害不明顯,這幾年一膨脹,問題就暴露出來了,后果太嚴重了,造成的重復浪費更是驚人。再不采取措施,我們高中教育的健康發展從何談起?”
這是全國不少省市痛下決心取消補習班的原因所在。其中山西的措施就很有力度,并已收到良好的效果。
出路——堵疏結合,平穩過渡
取消補習班是一個敏感的的問題,處理不好就會成為社會問題。
今年春天,山西省教育廳出臺了《關于進一步規范普通高中教育管理工作的通知》,其中規定:從2005年開始,用兩年時間,分批分類,到2007年在全省的公辦高中一律停辦補習班。同時,提出了示范高中底線制以及減少或取消招生計劃等處罰措施,并要求各級政府高考評估時將應屆和往屆分類統計成績,以降低辦補班的熱情。
公辦高中不允許辦補習班,那么有復讀需求的大量學生又該如何呢?山西的思路是政府負責,分步實施,逐步過渡到社會力量和民辦高中。即綜合治理,堵疏結合,合理引導,健康發展。
然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補習班的問題如此復雜,能取消得了嗎?這種疑慮和擔憂是普遍存在的。2005年7月13日,在呂梁市高中教師集中培訓的開幕式上,山西省教育廳領導作了專題講座。有人當場遞上一張紙條,問省里對補習班是什么態度,當聽到“堅決取消,決不手軟”的答復時,一個讓人意外的場景出現了:體育館內的3000多名教師一下子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12天之后,省工作組奔赴各地,進行了為期一周的專項檢查。結果超出了工作組的想象。第二小組組長、原省教育廳普教處處長何漢耀感慨地說:“下邊確實做了許多工作,采取了許多有效的措施,看來取消復讀的前景是樂觀的。”
其實,山西不少地方早在幾年前就停辦了補習班,其做法值得思考和借鑒。
——陽泉模式 “認識深,起步早,措施硬,效果好”,這是專家對陽泉市做法的高度評價。該市只有130萬人口,可這個“彈丸之地”卻長達十幾年執山西高中教育之牛耳,且各校之間旗鼓相當,“均衡發展”,老百姓上學是不大考慮擇校的。2002年,該市經過一番內部“斗爭”后,決心在“高品位上運作”,市內的三所高中率先停辦補習班;現在全市15所高中,除平定二中和玉泉中學外,“補習班”已經成為一個歷史名詞。今年高考該市在全省的地位依舊不可撼動。人口近300萬的太原市,也是早在幾年前公辦高中就全部停辦補習班,完全由民辦學校和社會力量來承辦,同樣形成了區域性的良性“生態環境”。
——“太行”模式 長治市共有13所公辦高中,省教育廳直屬的太行中學在其中并無明顯的優勢。2002年高考,他們的應屆生300人中考上了60人,補習生300人卻考上了160人,使該校在全市打了個翻身仗。可就在這年秋天,該校毅然停辦了補習班。與“陽泉模式”不同的是,該校是“孤軍”奮戰,這更需要勇氣!畢竟每年要損失近200萬元。值得欣慰的是,該校高考升學率近年來直線上升……
——孝義模式 今年盛夏,孝義教育局對全市的補習班進行統一部署,對四所公辦高中是批班數和人數;對民辦的則主要是“審”教師。一旦發現你聘用公辦教師,哪怕是一個,預交的5萬元就變成了罰金。結果好幾家民辦的補習班,紛紛到周邊的縣市“求賢若渴”去了。最頭疼的事情,就這么輕而易舉地解決了。
——晉中模式 “政府出面,統一管理,大‘同’小‘異’,抓點帶面”。具體來說,就是實行申報制度,按省廳2005年“不超過應屆高三人數的25%”的要求,批準全市18所公辦高中今年可招補習班56個,共2690人(以前補習生在12000人左右),并實行學籍備案管理。如有違規者,有關部門即可查處,并沒收其非法所得。在此基礎上,各縣又可有自己的做法。比如介休所有公辦學校的補習班今年就徹底停辦,并由教育局委托一家私立大學“同文書院”,民辦公助,集中來辦。昔陽縣則委托給“教育技術服務中心”。祁縣的民辦力量薄弱,為保證教學質量,教育局出面組織“祁縣高考復習中心”,逐步向社會力量過渡。運城市鹽湖區等地也采用了類似的做法。
不少教育專家建議:“應該建立一個更為科學的高考質量評估體系。最起碼是將往屆生與應屆生分開,包括高考報名以及上級部門對各校的高考考核方案,要有一個很好的導向作用。”
當然,尚有諸多問題值得注意和警覺。比如,公辦退出補習班市場之后,這塊領域的教學質量如何保證?比如,如何盡快培植民辦和社會承辦補習班的力量?
陽泉市看得更遠一些,該市教育局局長趙平有說:“補習班推向社會之后,這筆收入應該有一個合理的流向,經費畢竟還是制約我們發展教育的因素。辦補習班的成本低,壟斷性又強,一支粉筆,一本資料就可以讓你上大學,有一個小板凳一年收一千塊錢,吃不住量大呀。一旦流入某些辦學思想有問題的人手里,就會形成暴利。所以,這塊市場公辦學校退出后,不能放任自流。”正是基于這種認識,該市已經形成氣候的民辦補習機構,運作規范,蓬勃發展,政府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責任編輯:王曉冬)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