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參考答案]
。1)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的反作用是社會意識相對獨立性的一個重要表現。它表現為兩種情況:一是先進的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起積極的推動作用,促進社會進步;二是落后的或反動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的發展起阻礙作用,延緩歷史發展的進程。社會意識是觀念形態文化的重要內容。
(2)堅持什么樣的文化方向,推動建設什么樣的文化,是一政黨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幟。80年來,我們黨高舉中國先進文化的旗幟,努力建設和弘揚反映革命、建設和改革要求的新文化,蕩滌舊社會遺留下來的和國外滲透進來的腐朽沒落的舊文化,從思想精神上極大地解放和激勵了廣大干部群眾,在全黨和全國人民中形成了凝聚人心、統一意志的正確指導思想和共同理想。
(3)社會主義文化在我國已居于主導地位。但是,由于歷史和現實的原因,社會上還存在一些帶有迷信、愚昧、頹廢、庸俗等色彩的落后文化。甚至還存在一些腐蝕人們精神世界、危害社會主義事業的腐朽文化。要通過完善政策和制度,加強教育和管理,移風易俗,努力改造落后的文化,努力防止和堅決抵制腐朽文化和各種錯誤思想觀點對人們的侵蝕,逐步縮小和刪除它們借以滋生的土壤。
。4)社會主義社會是全面發展、全面進步的社會。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輔相成、協調發展的事業。全黨同志必須全面把握兩個文明建設的辯證關系,在推動物質文明建設的同時,努力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在當代中國,發展先進文化,就是發展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就是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
「思路點撥」回答問題時注意,本題有兩問,第一問是敘述原理,第二問是在院里的基礎上,聯系現實問題我們黨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展開論述,并分析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參考答案]
(1)歷史唯物主義認為,文化的本質是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在觀念形態上的反映。政治和經濟決定文化,而文化反過來影響和作用于政治和經濟。
。2)文化在社會生活中具有重要功能。①在一個社會中占統治地位的文化,具有維護和鞏固這種社會制度,調控并保持其正常運轉的功能。②文化具有知識傳承的功能,以保證下一代人在上一代人的基礎上向前發展。③文化對人具有教化功能,人創造文化,文化又塑造人。
。3)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以大力發展生產力,加強物質文明建設為核心任務。但正如我們剛才所分析的那樣,一個社會的精神文化對于社會的發展也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在發展社會主義經濟的同時加強精神文化建設有助于為生產力的發展提供高素質的勞動者,有助于為物質文明建設提供良好的精神環境保障,有助于體現中國現代化所特有的社會主義精神文化風貌。
「思路點撥」本題考查文化的本質和功能,及其對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性。本題屬于常規題,也是先敘述原理,然后再聯系現實回答問題。
3.[參考答案]
。1)我國人口狀況突出表現為人口數量多,增長速度快,人口生產與物質生產比例嚴重失調,從而導致了人口生產與經濟建設之間的尖銳矛盾,造成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我國每年增加的大量勞動力適齡人口與國民經濟發展提供的就業機會之間、人口增加與消費品增長之間、人口增長與全民族科學文化素質的提高之間等都存在著尖銳的矛盾。我國人口增長過快,加重了國家、集體和家庭的負擔,拖了經濟建設的后腿,F階段我國人口生產和物質生產比例失調的原因主要有:一是舊中國遺留的大量人口;二是新中國成立后人民生活水平改善,醫藥衛生事業的普及等,使人口沿著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增長率的類型發展;三是我們指導思想上的錯誤與工作中的失誤。新中國成立之初,黨和政府沒有及時采納正確意見,及時采取有效措施抑制人口的迅速增長。
(2)我國的人口狀況說明,我們必須正確理解和堅持歷史唯物主義關于人口因素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和性質的原理。歷史唯物主義認為,人口是一個包括人口數量、質量、構成、人口的發展、人口分布和遷移、人口的自然變動和社會變動等各種因素的綜合范疇。第一,人口因素是社會物質生活的必要條件之一,它對社會的發展起著制約和影響作用,有時甚至起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一定數量的人口是社會物質生產的必要前提。人口是物質生產的自然基礎,沒有一定數量的人口,就不可能有物質生產,因而也就沒有人類社會的存在和發展。
其次,人口狀況能夠加速或延緩社會的發展。人口因素與物質生產相適應,可以加速社會的發展;人口因素與物質生產不相適應,則會阻礙社會的發展。第二,人口因素對社會發展不起決定作用。首先,人口因素不能決定社會制度的性質。人口狀況與社會制度的性質、優劣沒有必然的聯系。其次,人口因素不能決定社會制度的更替。社會制度更替的根源在于社會基本矛盾,而不是人口因素。再次,人口因素只有通過物質生產才能對社會發展產生影響。
物質生產制約著人口生產,決定了人口生產的發展方向和基本趨勢。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制約著人口狀況;生產方式決定人口生產的社會形式。
「思路點撥」本題考察的是歷史唯物主義的人口因素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及其性質的原理,并結合我國現實的人口狀況來回答。本題首先回答我國現實的人口狀況;再次結合原理,說明人口因素具有正反兩方面的作用,但不是起決定性的作用;比較后點明決定社會發展的因素是什么,人口因素如何與決定因素良性發展從而促進社會的發展。
4.[參考答案]
(1)①對外開放有利于吸收、借鑒國外先進的科技與經營管理方法和有益的文化知識,能夠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②對外開放也會給資本主義腐朽思想和文化垃圾的傳播以可乘之機,阻礙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③我們既不能因噎廢食,自我封閉,排斥國外的優秀文明成果,也不能因為對外開放,就對西方思想文化全盤照搬。
。2)上述材料體現了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統一的思想方法。
一方面,任何事物都存在著既對立又統一的兩個方面,要求我們在工作中做到既知其一,又知其二,全面地看問題;反對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片面地看問題。另一方面,事物的性質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的,我們在堅持對外開放的同時,只要堅定不移地貫徹黨的基本路線,精神文明建設就會健康發展。
「思路點撥」本題第一問是考察對外開放政策對精神文明建設的影響,要從正反兩個方面來回答,比較后要點明我們該如何做;第二問考察的是兩點論和重點論關系原理,結合改革開放的實際來回答。要全面地看問題,既要看到其有利方面又要看到其不利方面,在其基礎上抓住重點,改革開放是大勢所趨,是不可逆轉的歷史潮流。我們要做的是順應它,發揮其積極的方面,同時采取措施,避免其不利因素的發生。
5.[參考答案]
(1)①材料1反映出,由于企業職工下崗較多和新增勞動力眾多,社會失業人員增加,我國亟待解決失業人員的生活保障問題。由于我國老齡人口的增加,已進入老齡化社會,我國亟待解決社會養老問題。材料2是針對材料1反映的社會經濟問題,提出我國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制度的總目標。
②建立“獨立于企事業單位之外”,“管理服務社會化”的社會保障制度有利于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使企業成為市場主體,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有利于加快經濟結構的調整;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有利于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由于我國經濟還不發達,需要多渠道籌集社會保障資金,“資金來源多元化”是由我國的國情決定的。市場經濟具有法制性,“社會保障制度規范化”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必然要求。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支柱,是我國經濟體制的創新。
。2)中國共產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人民是國家的主人。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和我國的國家性質決定了國家必須保護廣大勞動人民的利益,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就是維護廣大勞動者切身利益的具體體現。
(3)事物是變化發展的。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傳統的社會保障制度不適應新的情況,因此,必須改革,進行體制創新。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要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樹立創新精神,克服思想僵化,墨守成規和安于現狀的舊觀念,促進新事物的成長。
「思路點撥」本題是從政治經濟學的角度、哲學的角度來考察社會保障制度問題。
材料已列出了失業問題、人口老齡化問題的現狀;從而在材料2中引出社會保障制度。材料2中考察到政治經濟學中的現代企業制度、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經濟結構的調整、對外開放等知識點;第二問涉及到“三個代表”的問題,結合相關原理來回答;第三問考察的是發展的觀點,原理結合實際回答即可。
四、新增考點突破
1ABC「解析」本題考查社會有機體及其結構。
A項包括生產關系,B項包括D項,所以只選ABC即可。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25人覺得有用
16
2009.05
答 案 一、單項選擇題 1.B 「解析」意識形態根源于社會存在,并隨著經濟結構變化而變化,意識......
16
2009.05
二、多選擇題 1.物質資料生產方式是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這是因為生產方式( ) A.是人類社會賴......
16
2009.05
第五章 一、單項選擇題 1.下列關于意識形態的說法,哪些是不正確的( ) A.在階級社會......
16
2009.05
答 案 一、單項選擇題 1.C 「解析」不可知論否認世界的可知性,休謨是近代歐洲不可知論的代表......
16
2009.05
二、多項選擇題 1.下列哪些活動是基本的實踐活動( ) A.工人煉鋼 B.漁民出海捕魚 C.技術......
16
2009.05
第四章 一、單項選擇題 1.在認識論上“跟著感覺走”是( ) A.唯物主義思想的表現 B.機械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