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知識點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 (1)自在世界與人類世界:自在世界又稱天然的自然界。包括人類產生之前的自然界,即先在世界和人類產生后人的活動尚未深入到的自然界,即尚未被人化的自然界。人類世界又稱屬人世界,是指人改造過的自然和人類社會的統一體。 (2)兩者的關系:自在世界是人類實踐活動的客觀的自然前提,不是與人類無關的世界。自在世界與人類世界是對立統一的關系, 實踐是自在世界與人類世界分化與統一的基礎。 人類世界中自然與社會相互制約、相互滲透,成為社會的自然和自然的社會。 (2)在理解自在世界與人類世界的關系問題上,應該反對兩種錯誤傾向:一是人在強大的自在世界面前無所作為;二是過度地人化自然,改變了各種自然過程,造成生態失衡。這兩種錯誤都會給人類社會的發展造成嚴重后果。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 (1)進行收入分配調節和實現社會公平:加大分配調節力度,理順分配關系,解決收入差距過大問題,促進社會公平的必要性表現在:①公平是提高效率的前提和保證,只有給勞動者公平合理的收益,才能激發勞動者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②效率是實現公平的條件和基礎,效率低下,就會直接影響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財富的增長,就不能或難以為實現公平創造堅實的物質基礎,只能導致平均主義和普遍貧困。③要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當前必須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規范收入分配秩序,構建科學合理、公平公正的社會收入分配體系。 (2)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要處理好三個關系:①既要提倡奉獻精神,又要落實分配政策的關系;②既要反對平均主義,又要防止兩極分化的關系;③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的關系。 (3)具體措施是:保護合法收入;取締非法收入;整頓不合理收入;調節過高收入。形成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占少數,中等收入者占多數的收入分配格局。 《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1)和諧社會的科學內涵: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準確把握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科學內涵,還必須把握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要正確把握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性質;二是要正確把握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同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關系;三是要正確把握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系。 (2)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任務: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實,人民的權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城鄉、區域發展差距擴大的趨勢逐步扭轉,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財產普遍增加,人民過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社會就業比較充分,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完備,政府管理和服務水平有較大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明顯提高,良好道德風尚、和諧人際關系進一步形成;全社會創造活力顯著增加,創新型國家基本建成;社會管理體系更加完善,社會秩序良好;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生態環境明顯好轉;實現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目標,努力形成全體人民各盡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局面。 (3)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主要舉措。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了全面部署,提出了五條舉措:第一,堅持協調發展,加強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第二,加強制度建設,保障社會公平正義;第三,建設和諧文化,鞏固社會和諧的思想道德基礎;第四,完善社會管理,保持社會安定有序;第五,激發社會活力,增進社會團結和睦。 命題角度 從人類社會與自然界的和諧發展的哲學觀點分析和諧社會的理念;和諧社會的科學內涵;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目標任務;構建和諧社會的主要舉措以及結合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解決貧富差距過大,實現公平正義,構建和諧社會等方面展開分析等等。 典型例題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 1: 2006年10月8~11日,中共十六屆六中全會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作了重要講話。全會聽取和討論了胡錦濤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報告,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決定”指出: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證。 材料2: 到2020年,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和主要任務是: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實,人民的權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城鄉、區域發展差距擴大的趨勢逐步扭轉,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財產普遍增加,人民過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社會就業比較充分,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完備,政府管理和服務水平有較大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明顯提高,良好道德風尚、和諧人際關系進一步形成;全社會創造活力顯著增強,創新型國家基本建成;社會管理體系更加完善,社會秩序良好;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生態環境明顯好轉;實現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的目標,努力形成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局面。 材料來源:新華網 材料3: 胡錦濤強調,加強社會建設,要以解決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重點,使經濟發展成果更多體現到改善民生上,尤其要注重優先發展教育,實施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基本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建立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完善社會管理,維護社會安定團結。 摘自胡錦濤在中央黨校的講話 2007年6月25日
(1)結合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分析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答案要點】 (1)社會主義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是從生產力的角度界定社會主義的本質,生產力的發展是社會主義存在的物質前提。社會主義社會的根本任務是發展生產力,特別是發展先進生產力。 社會和諧是我們黨不懈奮斗的目標,也是全國人民的共同社會理想。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首先,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體目標。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局出發提出的重大戰略任務。其次,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帶領人民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推向前進的必然選擇。新世紀新階段,我們面臨的發展機遇前所未有,面對的挑戰也前所未有。第三,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解決當前影響社會和諧的突出矛盾和問題的迫切需要。我國社會總體上是和諧的。但也存在不少影響社會和諧的矛盾和問題。 (2)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堅持正確的指導思想。《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我們要構建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中國共產黨領導全體人民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的和諧社會。必須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總要求,以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重點,著力發展社會事業、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建設和諧文化、完善社會管理、增強社會創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動社會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協調發展。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要遵循以下原則: ①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始終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②必須堅持科學發展。切實抓好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轉變增長方式,提高發展質量,推進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安全發展,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③必須堅持改革開放。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適應社會發展要求,推進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改革和創新。④必須堅持民主法治。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實施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⑤必須堅持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可承受的程度統一起來,維護社會安定團結,以改革促進和諧、以發展鞏固和諧、以穩定保障和諧,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國家長治久安。⑥必須堅持在黨的領導下全社會共同建設。堅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發揮黨的領導核心作用,維護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 |
熱門資料下載: |
考研最新熱貼: |
【責任編輯:聶榮 糾錯】 |
|
閱讀上一篇:2009年考研政治考前20天核心預測題二 |
|
閱讀下一篇:2009年考研政治考前20天核心預測題四 |
|
|
報考直通車 |
·2010年考研政治真題難度分析 |
·201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政治真題匯 |
·201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政治真題(九 |
·201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政治真題(八 |
·201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政治真題(七 |
·201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政治真題(六 |
·2011年考研政治入門測試參考答案及解析(三) |
·2011年考研政治入門測試參考答案及解析(二) |
·2011年考研政治入門測試參考答案及解析(一) |
·2011年考研政治入門測試(四) |
·2011年考研政治入門測試(三) |
·2011年考研政治入門測試(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