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開放是我國的基本國策 (1)把對外開放確立為基本國策的最重要的依據是鄧小平關于“現在的世界是開放的世界”和“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兩個重要的觀點。實行對外開放是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需要。 (2)要擴大對外開放①把“引進來”和“走出去”更好的結合起來,擴大開放領域,優化開放結構,提升開放質量,完善內外聯動、互利共贏、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體系,形成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形勢。②深化沿海開放,加快內地開放,提升沿邊開放,實現對內對外開放相互促進。③加快轉變外貿增長方式,立足以質取勝,調整進出口結構,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大力發展服務貿易。④創新利用外資方式,優化利用外資結構,發揮利用外資在推動自主創新、產業升級、區域協調發展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創新對外投資和合作方式、支持企業在研發、生產、銷售等方面開展國際化經營,加快培育我國的跨國公司和國際知名品牌。⑤積極開展國際能源資源互利合作。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加強雙邊多邊經貿合作。采取綜合措施促進國際收支基本平衡。注重防范國際經濟風險。 實踐充分證明,實行對外開放,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有利于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有利于促進我國科技進步與創新,有利于提高我國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有利于為我國發展營造有利的國際環境,是推進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必由之路。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1)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要性與緊迫性 ①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證。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局出發提出的重大戰略任務,反映了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體現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②目前,我國社會總體上是和諧的。但是,也存在著不少影響社會和諧的矛盾與問題,主要是:城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很不平衡,人口資源環境壓力加大;就業、社會保障、收入分配、教育、醫療、住房、安全生產、社會治安等方面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比較突出;體制機制尚不完善,民主法制還不健全;一些社會成員誠信缺失、道德失范,一些領導干部的素質、能力和作風與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還不適應;一些領域的腐敗現象仍然比較嚴重;敵對勢力的滲透破壞活動危機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 (2)統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①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興國之要,是解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是我們黨我們國家興旺發達和長治久安的根本要求。有利于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與效益,有利于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也有利于增強人們對經濟發展前景的信心。要避免經濟發展的大起大落。 ②堅持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經濟發展是社會發展的前提和基礎,也是社會發展的根本保證;社會發展是經濟發展的目的,也為經濟發展提供精神動力、智力支持和必要條件。必須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在大力推進經濟發展的同時,更加注重加快社會事業的發展和進步。因此,應當將經濟發展的成果更多的落實在改善人民生活中。 (3)注重民生問題的依據 ①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個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必須統籌兼顧,突出重點,堅持把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著力解決好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即民生問題,力求在解決突出矛盾和關鍵問題上不斷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②關心群眾生產生活,是堅持以人為本的必然要求,是促進社會和諧的必然要求。是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體現,是黨的群眾路線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貫穿黨86年歷史的一根紅線和優良傳統,也是黨贏得人民群眾信任和支持的力量源泉,這體現著黨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 (4)社會建設的任務內容 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內容包括:優先發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實施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建立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完善社會管理,維護社會安定團結。 同時要加強制度建設,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建設和諧文化,鞏固社會和諧的思想道德基礎,激發社會活力,增進社會團結和睦。 (5)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意義 ①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是對馬克思主義關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理論的豐富和發展; ②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認識的深化,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 ③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對共產黨執政規律認識的深化,是黨執政理念的升華; ④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將“三位一體”的現代化建設格局擴展為四位一體。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同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機統一的,要通過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生產力來不斷增強和諧社會建設的物質基礎,通過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來不斷加強和諧社會的政治保障,通過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來不斷鞏固和諧社會建設的精神支撐,同時又通過和諧社會建設來為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創造有利的社會條件。 |
熱門資料下載: |
考研最新熱貼: |
【責任編輯:聶榮 糾錯】 |
|
閱讀上一篇:2008年考研政治新增考點預測(二) |
|
閱讀下一篇:2008年考研政治新增考點預測(四) |
|
|
報考直通車 |
·2010年考研政治真題難度分析 |
·201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政治真題匯 |
·201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政治真題(九 |
·201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政治真題(八 |
·201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政治真題(七 |
·201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政治真題(六 |
·2011年考研政治入門測試參考答案及解析(三) |
·2011年考研政治入門測試參考答案及解析(二) |
·2011年考研政治入門測試參考答案及解析(一) |
·2011年考研政治入門測試(四) |
·2011年考研政治入門測試(三) |
·2011年考研政治入門測試(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