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社會的規律和主體的活動 如果說上一章的內容是唯物史觀對人類社會的本質和結構的靜態把握,本章則是社會的"本質和結構"的動態展開。"本質""結構"在運行中呈現為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動力體系"和"歷史創造者"的活動。本章的三節正是按照這樣的邏輯層次展開論述的。 第一節"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闡述的是社會規律和特點、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運動及其規律。其基本內容是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反作用于生產力。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相互作用構成生產方式的矛盾運動。生產關系適合生產力狀況的規律構成的社會的基本規律;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的性質和變化發展,上層建筑反映經濟基礎,并為經濟基礎服務;上層建筑適合經濟基礎狀況的規律構成社會發展的又一基本規律。 第二節"社會發展動力"將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多種多樣的動力作了清晰的梳理和歸結,闡明了社會發展的動力體系。指出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是社會發展的基本矛盾;社會基本矛盾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階級斗爭是階級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以及科技革命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第三節"歷史的創造者"圍繞著歷史主體的作用闡述了社會發展和人的活動的關系,歷史的參與者和創造者的關系以及人民群眾與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問題。 本章內容揭示了社會歷史的規律、動力和歷史主體問題,所以突出地體現了唯物史觀的方法論功能。本章的困難之處在于多個規律條條相扣,動力體系環環相結,頭緒繁多。把握本章的要領在于梳理好理論線索。要從把握社會基本矛盾入手,將各個問題層層依次理清。 一、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 (一)社會規律及其特點【高頻命題點】(一般考單選題、多選題,材料分析題的一個采分點) 1.社會規律是人的實踐活動的規律 (1)從形成機制上,它形成于人的實踐活動之中。 (2)從作用方式上,社會規律只有通過人的有目的有意識的活動才能實現。 (3)從表現形式上,社會規律主要表現為統計學規律。 2.恩格斯"歷史合力論"。(考過主觀性試題) (二)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發展狀況規律【重點考點難點】(一般考多選題、材料分析題) 1.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相互關系 (1)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 (2)生產關系反作用于生產力。 2.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相互作用構成了矛盾運動 3.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規律的基本內容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決定生產關系的性質及其發展變化的方向,生產關系對生產力的反作用歸根到底取決于和服從于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 (三)上層建筑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發展狀況規律【重點考點難點】(一般考多選題、材料分析題) 經濟基礎是生產關系的總和。上層建筑是社會意識形態和政治法律制度及設施。政治上層建筑以思想上層建筑為指導,思想上層建筑通過政治上層建筑來保證。 1.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辯證關系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上層建筑反作用于經濟基礎。 2.上層建筑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發展狀況規律的基本內容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的產生、性質和發展變化的方向,上層建筑的反作用取決于和服務于經濟基礎的性質和要求。 二、社會發展的動力 (一)社會基本矛盾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社會基本矛盾的內容和作用(一般考單選題、多選題) 1.社會基本矛盾的構成 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 2.兩對基本矛盾的不同地位和作用 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是更為根本的矛盾。 3.社會基本矛盾的作用機制 社會形態的依次更替,是由以社會基本矛盾為根本動力的動力系統推動的。 (二)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生產力標準"的依據及意義(一般考單選題、多選題) 1.唯物史觀關于生產力是社會發展最終決定力量的原理認為,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進而決定社會發展的歷史進程,所以,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 2.生產力標準是唯物史觀關于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的原理的體現。 (三)階級斗爭是階級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一般考多選題) (四)社會發展過程中的革命與改革(一般考多選題) 1.社會革命是階級斗爭的最高形式,革命是實現社會形態變更的決定性環節,革命是歷史的火車頭。 2.社會改革也是推進社會發展的重要變革方式,它是在同一社會形態中,通過調整、變革不適合生產力發展要求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的某些部分及環節,是解決社會基本矛盾的基本形式。 社會主義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自我發展。改革是一種"制度創新",用新體制取代舊體制以解放生產力,是社會生活的深刻變革,所以改革也是一場革命。 (五)科學技術革命是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一般考多選題) 科學技術是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偉大杠桿,是人類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對人類社會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產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響。 (六)科學技術發展與"全球問題"【命題熱點】(一般考單選題、多選題、材料分析題的一個采分點) 1.科學技術社會作用具有兩重性 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像一把雙刃劍。 2."全球問題"的實質 "全球問題"深刻地反映了人類與自然的矛盾、科學與價值的矛盾。 3.可持續發展問題的哲學意義 可持續發展的實質內容:(1)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對后代人構成危害的發展。(2)在經濟發展的同時,注意保護資源和改善環境。 (七)交往及其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命題熱點】 (1)交往的含義 交往是人類特有的活動和存在方式,是人與人之間發生社會關系的一種互動中介,是以物質交往為基礎的全部經濟、政治、思想文化交往的總和。 (2)交往的社會作用 ①交往促進生產力發展②交往推動社會關系變革和改善、劢煌莻鞒锌茖W文化的重要途徑、芙煌龠M人自身的發展 ⑤全球化時代的交往活動對社會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起巨大促進作用 三、歷史的創造者 (一)社會發展和人的活動的關系【重點考點難點命題熱點】(一般考多選題、材料分析題的一個采分點) 1.在社會歷史中,人既是"劇作者",又是"劇中人"。 2.社會發展客觀規律(客觀規律性)和人的自覺活動(主觀能動性)的辯證統一。 尊重客觀規律是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是認識和利用客觀規律的必要條件。將二者割裂會導致唯意志論或機械論、宿命論。 (二)歷史的參與者與創造者【難點易錯點】(一般考多選題) 凡是社會中從事一定認識實踐活動的人,都是歷史的參與者;而社會發展的推動者和社會發展方向和總趨勢的決定者才是歷史的創造者。 (三)人民群眾在歷史中的地位和作用(一般考多選題) 社會發展的歷史從根本上說是生產發展的歷史,人民群眾是物質生產實踐活動的主體,因而,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 人民群眾是一個歷史的范疇。從量的規定性看,人民群眾是居民中的大多數;從質的方面看,是推動歷史前進的人。 (四)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難點】(一般考單選題、多選題、材料分析題的一個采分點) 杰出人物的出現體現了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統一 (1)杰出人物的產生和社會作用體現了歷史的必然性 社會存在是物質性的決定性的方面。屬于歷史必然性的因素。 杰出人物的產生及其社會作用從根本上說是歷史必然性的產物。杰出人物總是適應時代的需要而產生的,即"時勢造英雄"。時勢主要表現為生產力的發展,社會基本矛盾的運行。 (2)具體的杰出人物的出現也取決于偶然因素 具體的杰出人物個人的出現則取決于其所處的具體歷史環境、主觀條件、機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