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法律解釋可以分為立法解釋、司法解釋和學理解釋,不同的法律解釋其效力也不相同。根據我國《立法法》的規定,下列哪些情況屬于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律解釋的權限范圍? A.法律的規定需要進一步明確具體涵義的 B.法律規定業已修正需要重新定義其相關內容的 C.法律制定后出現新的情況,需要明確適用法律依據的 D.法律之間發生沖突,需要裁決其效力優先性的 答案:AC 解析:《立法法》第42條規定:“法律解釋權屬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法律有以下情況之一的,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解釋:(一)法律的規定需要進一步明確具體含義的;(二)法律制定后出現新的情況,需要明確適用法律依據的! 32.《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盜竊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各地高級人民法院可根據本地區經濟發展狀況,并考慮社會治安狀況,在本解釋規定的數額幅度內,分別確定本地區執行“數額較大”、“數額巨大”、“數額特別巨大”的標準。依據法理學的有關原理,下列正確的表述是: A.該規定沒有體現法的普遍性特征 B.該規定違反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 C.該規定說明:法律內容的決定因素是社會經濟狀況 D.該規定說明:政治對法律沒有影響 答案:C 解析:法是具有普遍性的社會規范,這是法的特征之一,A選項說法錯誤。法與政治是有密切關系的,D選項錯誤。B選項也是不對的,這樣規定是為了更好地實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3. 下列有關法與社會關系的表述何者為正確? A.中國固有的法律文化深受倫理的影響;而宗教對于西方社會法律信仰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響,為確立“法律至上”觀念奠定了基礎 B.“法的社會化”是西方現代市場經濟發展中出現的現象,表明法律是市場經濟的宏觀調控手段 C.凡屬道德所調整的社會關系,必為法律調整;凡屬法律所調整的社會關系,則不一定為道德所調整 D.生命科學的發展、器官移植技術的成熟對法律具有積極影響 答案:ABD 解析:本題考查考生的法理功底。BCD 三項很容易處理,本題難點在于A 項。乍一看,由于受我國文化傳統的影響,考生很容易把A 項后半句中的“宗教”與“法律至上”規定對立開來,從而排除A 項、而司法考試最忌“想當然”。宗教作為一種重要的文化現象,在全世界范圍內都對法律發生過重要的影響。宗教對法律的影響,既有積極方面,也有消極方面;既有觀念層面,也有制度層面。較明顯地體現在立法、司法、守法等各個環節上。首先,宗教可以推動立法,許多宗教教義實際上都表達了人類的一般價值追求。部分教義被法律吸收,成為立法的基本精神!妒ソ洝贰ⅰ豆盘m經》、《摩奴法典》等宗教經典,分別對西方兩大法系、伊斯蘭法、古印度法產生了根本性的影響。其次,宗教影響司法程序。在宗教作為國教與政教合一的地方,宗教法庭直接掌握部分司法權。在西歐中世紀,教會獨立行使司法權,世俗政權則負責執行教會的命令,如給教徒開除教籍處分者,在法律上就成為放逐法外之人。中世紀教會司法權不但及于教徒而且及于俗人,對教會執事提起的民事訴訟、執事向俗人提起之民事訴訟未獲公正解決者,等等,均由宗教法庭管轄。在政教合一的伊斯蘭國家,教會行使司法權,法官均為教會權威人士。從訴訟審判方式來看,宗教宣誓有助于簡化審判程序。同時,宗教宣揚的公正觀念、誠實觀念、容忍、愛心等對司法也有影響;宗教容忍觀有利于減少訴訟。又知,國家首腦即位、法官公正執法以及證人出庭作證,都必須首先進行宣誓。再次,宗教信仰有助于提高人們守法的自覺性。宗教提倡與人為善、容忍精神等,公民習慣于循規蹈矩,不為損害他人和社會的行為。宗教超自然的崇拜、各種精神祭祀等等,均使法律蒙上神秘的、超自然的色彩,增加了法律的威懾力。有了以上知識,考生會毫不猶豫地確定A項的正確性。 34. 下列何種表述不屬于法的規則? A.公民的權利能力一律平等 B.民事活動應當自愿、公平、等價有償、誠實信用 C.合同的當事人應當按照合同的約定,全部履行自己的義務 D.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 答案:ABD 解析:法律規則是采取一定的結構形式具體規定人們的法律權利、法律義務以及相應的法律后果的行為規范。A 、B 、D 項不屬于法律規則,而屬于法律原則。 35. 下列何種表述符合權利與義務的一般關系? A.法律權利和義務相互依存 B.權利和義務具有一定的界限區別 C.在任何歷史時期,權利總是第一性的,義務總是第二性的 D.權利是義務,義務也是權利 答案:AB 解析:權利和義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含義也不同,故B正確。從結構上看,權利和義務是緊密聯系、不可分割的。它們的存在和發展都必須以另一方的存在和發展為條件。故A正確。從數量上看,兩者的總量是相等的,但具體到某個人時,他所享有的權利與承擔的義務不一定相等。故D錯誤。從價值上看,權利和義務代表了不同的法律精神,它們在歷史上受到重視的程度有所不同,因而兩者在不同國家的法律體系中的地位是有主、次之分的。而在民主法治社會,法律制度較為重視對個人權利的保護。此時,權利是第一性的,義務是第二性的,義務的設定目的是為了保障權利的實現。故C錯誤。 36. 下列有關法的階級本質的表述中,哪些體現了馬克思主義法學關于法的本質學說? A.一國的法在整體上是取得勝利并掌握國家政權的階級意志的體現 B.歷史上所有的法律僅僅是統治階級的意志的反映 C.法的本質根源于物質的生活關系 D.法所體現的統治階級的意志是統治階級內部各黨派集團及每個成員意志的相加 答案:AC 解析:馬克思主義的法律理論認為,法律是統治階級或取得勝利并掌握國家政權的階級的意志的表現,因此A項正確;法所體現的統治階級意志具有整體性,并非統治階級內部的各黨派、集團以及每個成員的個別意志,也不是它們的簡單相加,而是統治階級的整體意志,共同意志或根本意志,因此D項錯誤;在一定情況下,法的內容規定不僅反映統治階級的意志,而且同時又反映被統治階級以及統治階級的同盟階級的某些要求和愿望,因此B項錯誤;同時,不僅統治階級意志的內容,而且包括法本身,都是由統治階級所處的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所決定的,因此C項正確。 材料: 案例一:2005年9月15日,B市的家庭主婦張某在家中利用計算機ADSL撥號上網,以E話通的方式,使用視頻與多人共同進行“裸聊”被公安機關查獲。對于本案,B市S區檢察院以聚眾淫亂罪向S區法院提起公訴,后又撤回起訴。 案例二:從2006年11月到2007年5月,Z省L縣的無業女子方某在網上從事有償“裸聊”,“裸聊”對象遍及全國2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在電腦上查獲的聊天記錄就有300多人,網上銀行匯款記錄1000余次,獲利2.4萬元。對于本案,Z省L縣檢察院以傳播淫穢物品牟利罪起訴,L縣法院以傳播淫穢物品牟利罪判處方某有期徒刑6個月,緩刑1年,并處罰金5000元。 關于上述兩個網上“裸聊”案,在司法機關處理過程中,對于張某和方某的行為如何定罪存在以下三種意見:第一種意見認為應定傳播淫穢物品罪(張某)或者傳播淫穢物品牟利罪(方某);第二種意見認為應定聚眾淫亂罪;第三種意見認為“裸聊”不構成犯罪。 問題1: 以上述兩個網上“裸聊”案為例,從法理學的角度闡述法律對個人自由干預的正當性及其限度 參考范文: 同樣“裸聊”,不同結果 隨著網絡的普及,網上聊天成為很多市民消遣、交友的重要途徑,裸聊也成為一個時髦的“玩意”。裸聊侵害了社會善良風俗,有一定社會危害性,關于裸聊否有罪也成了人們討論的焦點。筆者認為,在第一個材料中,張某裸聊不應定罪;而第二個材料中的方某則應認定為傳播淫穢物品牟利罪。一樣的裸聊,不一樣的結果,其差別的關鍵在于刑法中一個重要原則——罪刑法定原則。 罪刑法定原則的經典表述是:“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法無明文規定不處罰!逼鋬群S富,包括要求罪和刑都要有法律明文規定,禁止溯及既往,禁止有罪類推,禁止處罰不當罰的行為等含義。根據這一原則,司法機關定罪和量刑都必須按照法律規定來判斷,而不僅僅是看行為是否具有社會危害性。材料一種張某的裸聊雖然有傷風化,但我國刑法并無規定裸聊構成犯罪的法律條文,也不屬于淫穢信息,不能類推適用,因此不應認定為犯罪。法 律 教育*網原創。材料二中的方某的裸聊則以牟利為目的,傳播裸聊照片,完全符合刑法第362條、367條的規定,應認定為方某構成傳播淫穢物品牟利罪。 罪刑法定原則是法治主義在刑法中的直接體現,是法治社會與專制社會中刑法的根本分野所在。其反對罪刑擅斷和刑事類推,不僅對保護社會安寧有重要作用,對保障人權具有更重大的意義。對于類似裸聊的新生事物,可以通過行政處罰、規范網絡秩序等其他手段進行管理,并進一步完善法制。不能一味追求嚴刑厲法,否則只能得不償失。 37、(本題20分) 材料:據新華社4月13日電:2006年4月,中共中央提出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這是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全局出發,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為指導,在認真總結我國法治建設實踐經驗,借鑒世界法治文明成果的基礎上,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標志著我們黨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規律、中國共產黨執政規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和把握。其基本內涵可以概括為依法治國、執政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黨的領導等五個方面。 《法制日報》2008年2月1日報道:2007年歲末,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同全國政法工作會議代表、全國大法官、大檢察官座談時指出,要始終堅持黨的事業至上、人民利益至上、憲法法律至上。這“三個至上”所蘊含的精神,不僅體現了執政黨以人為本、執政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基本理念,也體現了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深刻內涵,體現了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做主、依法治國三者之間的有機統一。 問題: 請根據以上材料,從法與政治和法的作用的角度簡答對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認識。 答題要求: 1.觀點正確,表述完整、準確; 2.不少于400字。 參考答案: 1.法和政治之間具有非常密切的關系。 法離不開政治,政治也離不開法。這就是為什么在社會主義法治理念中一方面要強調黨的領導,執法為民,強調黨的事業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強調服務大局,另一方面,社會主義法治理念中又必須包含依法治國、公平正義的涵義和價值,必須強調憲法法律至上。 這體現了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三者之間的有機統一;從法和政治的角度看,實際上是社會主義法治理念中的政治性、人民性和法律性的統一。 2.法的作用泛指法對社會產生的影響。 法不僅具有規范作用也具有社會作用,其社會作用是由法的本質和目的所決定,社會主義法是以工人階級為領導的廣大人民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的體現,具有維護社會秩序、推動社會進步的作用。 這種作用的實現,離不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五個方面,即依法治國、執政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和黨的領導。進一步說,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對社會主義法的作用的發揮與實現具有重要意義。 簡答我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主要內容,并闡釋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內容的基本內涵。 答題要求: 1.觀點明確,表述完整、準確。 2.不少于400字。 答案: 1.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包括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和黨的領導五個方面?荚嚧笞4蠹液眠\,考研順利! 2.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內容是依法治國。 3.依法治國的基本內涵: 、僭诜擅媲叭巳似降,這是憲法規定的社會主義法治的基本原則: 第一,公民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第二,任何組織和個人都沒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 第三,任何組織和個人的違法行為都必須受到法律追究。 、跇淞⒑途S護法律權威,這是實施依法治國方略的迫切需要。 第一,必須維護憲法權威; 第二,必須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 第三,必須樹立執法部門和司法部門的公信力。 、蹏栏褚婪ㄞk事,這是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 39.下列哪一個法律文件是中國近現代歷史上第一部憲法性文件? A.《重大信條十九條》 B.《欽定憲法大綱》 C.《中華民國約法》 D.《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 答案:B 解析:清廷憲政編查館于1908年8月頒布了《欽定憲法大綱》,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憲法性文件。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B. 40.關于我國1982年《憲法》的結構,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A.這部憲法只有正文 B.這部憲法由序言和正文構成 C.這部憲法由序言、正文和附則構成 D.國旗、國徽、國歌和首都規定在這部憲法的附則中 答案:B 解析:我國的82年《憲法》分為序言和正文兩部分,其中正文部分包括:第一章總綱、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第三章國家機構、第四章國旗、國歌、國徽、首都。并沒有附則,而國旗、國徽、國歌和首都規定在《憲法》正文的第四章。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