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重慶市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解讀:法治建設
來源:網絡發布時間:2009-09-01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與時俱進 更新立法理念
按照”執政為民、服務發展“的要求,強調以人為本、立法為民和可持續發展;注重立法精品意識,堅持立法數量、質量與效益的統一;強調實事求是,注重立法的地方特色。
圍繞中心 突出立法重點
一是推動政府管理創新。推出了政府管理創新”三級改革試點“方案等規章,進一步完善行政管理體制,系統推進政府管理創新。二是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向市人大常委會提交了《重慶市液化石油氣經營管理條例(草案)》、制定了《重慶市公共汽車客運線路特許經營管理辦法》等規章,進一步完善了重慶市的市場運行環境。三是構建和諧社會。向市人大常委會提交了《重慶市宗教事務條例(草案)》、《重慶市實施〈民族區域自治法〉辦法(草案)》、《重慶市環境保護條例(草案)》等法規,推動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四是推進新農村建設。
向市人大常委會提交了《重慶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承包法〉辦法(草案)》、《重慶市水利工程條例(草案)》等,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了制度保障。五是強化公共安全。制定了《重慶市軍用機場保護辦法》、《重慶市社會公共安全視頻圖像信息系統管理辦法》等規章,進一步強化了重慶市公共安全領域的制度建設。六是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制定了《重慶市管線工程規劃管理辦法》、修訂了《重慶市城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等規章,進一步規范了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提高了城市現代化水平。
完善機制 創新立法模式
堅持開門立法,進一步完善了”媒體公示、公開聽證、委托起草、社會招標、現場論證“五大立法模式,立法透明度、公眾參與度和社會認可度進一步增強。
一是100%的征求意見。一年來,所有立法項目均通過市政府網站或市內主要媒體向社會公布并廣泛征求意見,共收到反饋意見一萬余條。
二是堅持實行公開聽證。對《重慶工資支付規定》等重大立法項目,實行公開聽證。在審查《重慶市國家教育考試條例(草案)》時,還探索實施了網上立法聽證。三是繼續實施委托起草。對一些專業性較強、難度較大的項目委托專家起草,如委托重慶大學起草了《重慶市政府信用管理辦法》。四是適時組織現場論證。對《重慶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承包法〉辦法》等直接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立法項目,實施現場論證聽取群眾意見。
三、薄熙來:重慶必須健全法治,外資才會不期而至。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說,要讓重慶實實在在成為國內外投資者的安全區、放心區,這樣才能吸引國內外大公司來渝投資。
肩負中央使命協助重慶對外開放邁上新臺階的薄熙來表示,重慶能否迎來大開放的新環境,有賴于能否建設起法治健全的市場體系。
他說:”一個法治健全的成熟市場,各種經濟要素會不期而至,越發展越順利。無論是世界500強還是中國500強,也就會因有章可循和安全感而放心、安心到重慶來。“他在重慶市市政法會議上說,2008年是中國實行改革開放30周年。重慶要在新一輪的發展中不失時機,取得成功,必須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下大氣力擴大開放,深化改革,努力成為吸引和匯聚國內外各種發展要素的”熱土“。他指出,發展依賴環境,發展環境就是競爭力。公正、高效、安全、有序的法治環境,對于吸引各類經濟要素、形成現代市場具有重要作用。
2007年12月底,薄熙來在他首次發表來渝施政綱領時就強調,要把重慶轉化為中國內地對外開放前沿,重慶要大開放。可以看出,薄熙來治理重慶的主旋律是”大開放“。談到政法隊伍的建設,他強調:”在市場經濟的海洋中,一定要在政法戰線培養一批精通金融、財務、房地產、熟悉國際經貿規則的專家型人才。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