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常識判斷測試題 1.“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是誰說的( ) A·牛頓 B.愛因斯坦 C.馬克思 D.高爾基 2.當今,工程師知識的半衰期是( ) A·5年 B.4年 C.3年 D.8年 3·行政違法的主體是( ) A.行政行為主體 B.行政法律關系主體 c.相對方 D.行政機關工作人員 4·中南半島分布在( ) A·東 B.南 c.西 D.東南亞 5.世界天然橡膠和油棕的主要生產國是( ) A.緬甸 B.泰國 C.馬來西 D.印度尼西亞 6.亞洲耕地面積最多的國家是( ) A.印度 B.中國 C.泰國 D.蒙古 7.礦產資源貧乏,但工業發達的國家是( ) A·印度 B.日本 c.蒙古 D.哈薩克斯坦 8.世界著名的石油寶庫是( ) A.西 B.中亞 C.東 D.東南亞 9.東南亞新興的工業國是( ) A.泰國 B.文萊 C.緬甸 D.新加坡 10·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須建立主要由市場形成價格的機制,因為只有這樣的價格機制,才能( ) A.反映價值和供求的變化,引導資源合理配置 B.保持價格與價值一致,實行等價交換 c.適應市場供求變化,實現經濟協調 D.促進公平競爭,維護消費者應有的權益 11.我國實施社會保障的基本目標是( ) A.保證勞動者的充分就業 B.使勞動者老有所養 C.滿足人民最基本的生活需要 D.實現共同富裕 12.集約型經濟增長方式從實質上說是( ) A.數量擴張型增長方式 B。適度緊縮型增長方式 C.質量效益型增長方式 D.適度膨脹型增長方式 13.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是生活在距今約( )萬年的元謀人 A.170 B.80 C.50 D.1.8 14.科學技術的貢獻超過勞力和資本,已經成為第一生產力,三者中其所占的比重應超過( ) A.50% B.40% C.30% D.60% 15.世界上第一部由國家編定頒布的藥典是( ) A.《本草綱目》 B.《千金方》 c.《唐本草》 D.《黃帝內經》 16.前475年至前221年的( )時期,是我國封建社會的形成時期。( ) A.東周 B.春秋 c.戰國 D.秦漢 17.國家外匯管理局的主管部委是( ) A.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 B.中國人民銀行 C.財政部 D.審計署 18.黨的十六大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提出體現的政治常識觀點是( ) A.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性質,決定了我國的國家職能必然是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的 B.我國國家機構要堅持對人民負責的原則 C.各民族共同繁榮是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 D.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組織,是全國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實代表,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19.人類進入第四環境——空間,不需克服以下哪道難關( ) A.適應劇烈變化的溫度環境 B.暴露在有害輻射之中 C.克服真空 D.克服地球引力 20.在高新技術產業,其產品的科技含量很高,它屬于何種類型產業( ) A.勞動密集型 B.資金密集型 c.知識密集型 D.技術密集型和知識密集型 |
公務員精講班輔導 |
主講老師 |
課時 |
學費 |
論壇 |
報名 |
|
---|---|---|---|---|---|---|
行政能力測驗網絡輔導 | 伊強 | 30 | ¥300 | |||
申論網絡輔導 | 陳亞菲 | 30 | ¥200 | |||
公務員面試指導網絡輔導 | 張玲莉 | 10 | ¥200 | |||
學費:《行政能力測驗》300元,《申論》200元,《公務員面試指導》200元; |
熱門資料下載: |
公務員版塊列表: |
公務員最新熱貼: |
【責任編輯:郭潔 糾錯】 |
|
閱讀上一篇:2010年行政能力測驗常識判斷題模擬測試題(四) |
|
閱讀下一篇:2010年行政能力測驗常識判斷題模擬測試題(六) |
|
|
【育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 |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 |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
·07-09年公務員考試行測命題趨勢分析 |
·福建:2010年公務員考試行測資料分析題型分析 |
·福建:2010年公務員行測判斷推理題備考指導 |
·綜合基礎知識:中國文學常識大全下 |
·2010年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分析與備考策略 |
·公考行測出題頻率最高題型:細節推斷題 |
·2010年國家公務員言語理解與表達備考 |
·閱讀經典難題解題技巧演示 |
·公務員考試片段閱讀技巧之因果式 |
·2010年國考言語理解與表達具體特點 |
·言語理解與表達強化訓練題二 |
·言語理解與表達練習題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