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段閱讀題是言語理解與表達部分的核心題型,對其熟悉和掌握的程度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考生的過關與否。因此,考生需要對這一題型進行大量的訓練,然而僅僅從具體題目上去做準備是遠遠不夠的;更為關鍵的是要從思想理論層面對其進行總結歸納和認識,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下面國家公務員網專家通過舉例來說明幾個常見的命題思想。
例1、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要注意________,目前要著重解決影響社會經濟發展,特別是嚴重危害人民群眾健康的水污染、空氣污染加劇問題。 填人畫橫線部分很恰當的一項是: A .可持續性 B .輕重緩急 C .孰輕孰重 D .先后次序 答案:B 解析:解答選詞填空的一個重要方法是認真分析空白地方的前后詞語。本題的橫線后面是"目前"、"著重"兩個詞語,前者表示的是時間,后者表示的是輕重。這一特定的語境就要求合適的語意與之相當配,明白了這一點,就可以很容易地從四個相近的選項中選擇出輕重緩急這個正確答案。
例1、我國是桂花的故鄉,西南、中南地區是它的原產地,現在各地都有種植。在戰國時代,屈原的《九歌》中就曾多次出現“桂舟”、“桂酒”等詞,這是最早以桂入詩的例子。陜西省勉縣城南定軍山武侯墓前有兩株桂花,相傳栽種于漢代,已有1700多年歷史,人們稱它們為"漢桂"。 從這段文字,我們可以知道的是________。 A.我國栽種桂花已有1700多年歷史 B.桂花多在我國西南、中南地區種植 C."漢桂"是最早入詩的桂樹 D.《九歌》是我國最早的詩詞 答案:B 解析:A項說的是我國栽種桂花已有1700多年歷史,而片段中所說的是武侯墓前的兩株桂花已有1700多年歷史,所以A項錯誤;C項中說“漢桂”是最早入詩的桂樹,這與片段中所說的“桂舟”、“桂酒”等詞是最早以桂入詩的例子不符,所以C項錯誤;D項的說法與片段中所說的《九歌》是我國最早以桂入詩的例子不符,所以也排除,最后得到正確答案B。其實,這道題目并不難,只有認真閱讀題目,注意細節,選擇與題干的說法保持一致的題支就很容易得到正確答案。
例1、詹姆斯o喬伊斯的《尤利西斯》手稿在拍賣會上露面時,考慮到手稿并不完整,只是其中一個章節,拍賣行保守給出60萬至90萬美元的估價,最終成交價卻高達150萬美元。《尤利西斯》是愛爾蘭的文學國寶,第一次公開出版卻在巴黎,手稿也一直留在國外,幾十年來愛爾蘭人都以此為憾事。得到手稿拍賣的消息,愛爾蘭國家圖書館便決定不惜代價把手稿買回都柏林,最終的高價,文學價值和民族感情各占一半。 這段文字主要說明: A.愛爾蘭人具有強烈的民族感情 B.文學手稿的價值有時難以估量 C.《尤利西斯》手稿為什么拍出高價 D.《尤利西斯》手稿深受愛爾蘭人喜愛 答案:C 解析:該片段共分三句話,通過分析可以發現這三句話是一個因果結構--第一句話表明了一個事實、一個結果,而第二句、第三句話是對這個事實的原因解釋。如果考生看清了這個因果結構,就可以很輕松地明確該片段的中心,即《尤利西斯》手稿為什么拍出高價。 片段閱讀其實是言語理解與表達里比較模糊、棘手的一部分,所以專家提醒考生們,片段閱讀這部分一定要多加練習,好好總結規律,熟能生巧,希望考生在國考中金榜題名。 |
公務員精講班輔導 |
主講老師 |
課時 |
學費 |
論壇 |
報名 |
|
---|---|---|---|---|---|---|
行政能力測驗網絡輔導 | 伊強 | 30 | ¥300 | |||
申論網絡輔導 | 陳亞菲 | 30 | ¥200 | |||
公務員面試指導網絡輔導 | 張玲莉 | 10 | ¥200 | |||
學費:《行政能力測驗》300元,《申論》200元,《公務員面試指導》200元; |
熱門資料下載: |
公務員版塊列表: |
公務員最新熱貼: |
【責任編輯:郭潔 糾錯】 |
|
閱讀上一篇:2010年國家公務員行測備考:片段閱讀(八) |
|
|
【育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 |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 |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
·07-09年公務員考試行測命題趨勢分析 |
·福建:2010年公務員考試行測資料分析題型分析 |
·福建:2010年公務員行測判斷推理題備考指導 |
·綜合基礎知識:中國文學常識大全下 |
·2010年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分析與備考策略 |
·公考行測出題頻率最高題型:細節推斷題 |
·2010年國家公務員言語理解與表達備考 |
·閱讀經典難題解題技巧演示 |
·公務員考試片段閱讀技巧之因果式 |
·2010年國考言語理解與表達具體特點 |
·言語理解與表達強化訓練題二 |
·言語理解與表達練習題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