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2009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1分,共25分) 2.新聞最基本的社會功能是( ) 3.在采訪中,記者要努力獲取的,具有很強的實證性、生動性和可讀性的材料是( ) 4.新聞記者應該具備的業務素質,通常表現于:社會活動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文字功底和口才,以及( ) 5.在采訪中,記者對于采訪對象的選擇,主要應當選擇最熟悉情況的人,多層次多方面的人物,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還有( ) 6.在采訪實踐中,如果記者發現自己擬定的采訪計劃不符合客觀實際,那就應當( ) 7.新聞記者積累資料,應當注意的是,一要堅持不懈,二要經常整理,三要( ) 8.新聞選擇的最佳標準,應當是( ) 9.在記者新聞生涯中具有重要作用的新聞敏感是( ) 10.記者以下活動不屬于采訪核實的是( ) 11.采訪對象不想談的敏感問題,記者十分需要時,應采用的提問方法是( ) 12.某火車站的服務不好,旅客有意見,記者以旅客身份去該站現場采訪,這種采訪方式是( ) 13.采訪方式中所講的抓問題是指( ) 14.采訪中分析事物特點的方法有( ) 15.今年夏天,新華社的一個記者組在江南幾個省采訪夏收情況,這一采訪方式叫( ) 16.采訪中開座談會的好處是( ) 17.新聞寫作中的所謂“新聞主題來自事實,事實決定新聞主題”,是指( ) 18.新聞的開頭,或概括總體,介紹主要內容;或突出個性,強調內容特點;或開宗明義,提出全文主旨;或落筆入題,說明寫作緣由。這在新聞寫作學上稱為( ) 19.置于消息開頭、說明稿件播發的新聞單位、地點、時間的文字,叫做( ) 20.導語中曲徑通幽、引人入勝,間接地體現新聞主題,迂回舒展地引出新聞的核心事實或新聞要旨,稱為( ) 21.評論式導語在對新聞事實的意義加以引申和評論時,其表述手法主要有兩種:一是由新聞里的人物來議論;二是( ) 22.消息中,有關人物的出身經歷、身份職務和性格特征等背景材料,稱為( ) 23.通訊寫作中,以時間順序為經,空間變換為緯,或以認識順序為經、事物性質為緯,以及這兩類之間進一步交叉滲透的結構,稱為( ) 24.新聞特寫是一種描繪性現場新聞,經常用來表現事件或刻畫人物的手法是( ) 25.借鑒運用散文的結構和方法,被稱為新聞中的“散文”,是指( ) |
熱門資料下載: |
< |
自考最新熱貼: |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 |
|
閱讀上一篇:09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新聞攝影試題 |
|
|
【育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 |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 |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
熱點專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