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本部分復習提示 (1)本門課程是以2010年思想政治理論考試大綱為統領,以黨的十七大的新精神、胡錦濤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30周年紀念大會上的講話和2009年中宣部組織編寫的《六個“為什么”——對幾個重大問題的回答》為依據,以2008年修訂版的大學政治理論教材《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為基礎進行編寫的。所圍繞的中心問題是“什么是馬克思主義、怎樣對待馬克思主義,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 (2)本門課程的邏輯結構 本門課程可以分為三個部分的內容:第一部分是總論,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的內容。第一章主要講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的歷史背景、主要內容、指導意義;第二章講述兩大理論成果的的哲學認識論基礎。第二部分是毛澤東思想的內容,包括第三章和第四章的內容,主要闡述毛澤東思想的兩個重要理論: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和社會主義改造理論。第三部分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內容,包括第五章到第十五章的內容。主要分為三個方面:第一方面包括第五、六、七章,講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三個基本理論:社會主義本質理論、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和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理論;第二方面包括第八—十一章,講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四個總體布局: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第三方面包括第十二—十五章,講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內部實現條件、外部實現條件、依靠力量和領導核心。 (3)學習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要貫徹“要精、要管用”的原則,在全面理解觀點以及依據、意義的基礎上,特別要重視黨的十六大以來的一系列戰略思想,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最新理論成果的全面準確理解、記憶和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