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江西公務員考試申論范文選讀(一)
來源:網絡發布時間:2009-12-14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宏觀調控當建立在就業基礎之上
對宏觀調控的目標,人們本來早有共識。可近一兩年,經濟學界卻舊話重提。爭論的焦點,不在宏觀調控到底有哪些目標,而在調控的諸多目標中,究竟以哪一目標為先?有學者提出政府宏觀調控的目標應該是“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穩定物價、維持國際收支平衡”。可也有學者主張宏觀調控仍應堅持以“增加就業、穩定物價、促進經濟增長、維持國際收支平衡”為目標。仔細比較,兩者有著很大不同:一方是以增長為首,一方則是以就業為先。
那么,增長與就業,對宏觀調控何者更重要?這里目標的排序,直接決定著政府宏觀調控的導向。美國經濟學家金德爾伯格有一個精辟的比喻:經濟好比一個人,增長是指身體長高,發展是指素質改善。正如身體長高不等于素質改善,增長與發展,不可混為一談。從“發展是硬道理”,推不出“增長優先”的結論。相反,把就業放在宏觀調控目標之首,才是經濟發展的內在邏輯。所以宏觀調控應堅持以就業為先,而且“經濟增長”應排在“增加就業”與“穩定物價”之后。
宏觀調控以就業為先,在于如果失業問題嚴重化,則會產生非常消極的影響:
一、失業帶給社會成員以不良的影響。失業人員的收入銳減,雖然單位和國家有失業救濟金,但是在城市的高物價、高消費的情況下,無疑杯水車薪。尤其是,我國尚處于社會轉型期,各種制度很不完善,在全社會范圍內,還沒有建立完整的社會保障制度。在失業之后,面臨房子、醫療、孩子的教育等問題。因而,失業者的生活狀況不盡人意;此外,失業者在失業后的歸屬感喪失,失望、沮喪、甚至絕望,一時難以走出陰影。再加上年齡因素,再就業也很困難,這些都會影響失業者的心理狀態。
二、失業對社會生活產生消極的影響。失業者的收入水平下降,從而導致購買力下降,從而影響整個經濟的協調、持續發展。在優勝劣汰的市場競爭中,會有許多技術落后、產品質量差、管理跟不上、信息不靈通的中國企業倒閉、破產。除對經濟的影響外,失業人口過多,也會危及社會秩序。過多的失業人口,極易形成黑社會組織,危及社會治安。同時,失業還激化社會矛盾,影響社會和諧,上訪、破壞活動會隨著失業的增加而增加。
那么,政府在調控上需要采取幾個措施解決就業問題:
首先,大力開展人本服務,提高就業服務水平,在加強勞動力市場建設的同時,全力推進就業服務的“制度化、專業化和社會化”,指導各地充分利用資源,拓展服務功能,改進服務方式;其次,積極推進再就業培訓和技能人才培養工作,推行政府再就業培訓經費補貼與再就業效果掛鉤的工作機制,積極探索創業培訓與落實小額擔保貸款政策相結合工作模式,增強再就業培訓和創業培訓的針對性、實效性;再次,壓縮傳統過剩行業,大力發展服務、旅游等第三產業,真正放松行政控制和管制,各級政府要逐步減少管制,通過推出一些促進其發展的產業政策和刺激措施就業;此外,對下崗失業人員較多的中小企業進行小額信貸支持。
總之,就業是民生之本,是人民群眾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徑。就業的情況如何,關系到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關系到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關系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關系到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強調宏觀調控當以就業為先,是擺在各級政府面前的頭等大事,馬虎不得,急需切實解決。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