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公務員考試申論預測卷及答案(5)
來源:網絡發布時間:2009-12-15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滿分100分 時限150分鐘
一、注意事項
1.申論考試,是對分析駕馭材料能力、解決問題能力、言語表達能力的測試。
2.作答參考時限:閱讀資料40分鐘,作答110分鐘。
3.仔細閱讀給定的材料,然后按申論要求依次作答,答案書寫在指定的位置。
二、資料
1.“一個上市近8年的制藥企業,擁有國家馳名商標,時時強調它的社會責任,卻為何頻頻生產劣質藥品流通各地?為何大肆虛假宣傳,違法發布廣告?企業到底賣的是什么藥?”安徽的唐先生對記者連連發問。
對此,羚銳制藥董事長辦公室吳小姐的答復是:“(這些事)領導已批示,不參與。”那么,這又賣的是什么“藥”呢?
2008年8月12日,記者再次來到中國最大的藥品批發集散地——安徽省太和縣,業界稱之為“太和市場”,即:安徽華源醫藥股份有限公司。
一直等候在這里的唐先生告訴記者,他的朋友一直在經銷鄭州羚銳的針劑產品,幾年來確實遇到了不少麻煩,更重要的是影響了聲譽。
他說,隨著國家對藥品市場“嚴管”政策的深入,“太和市場”也在不斷地變化,“以前出現了劣藥還好說,現在就沒那么好說了,最重要的是,經常出劣藥很多下游客戶就不再來了。”
“出劣藥一般都是小企業、小品牌,像羚銳這樣的上市公司也出現這樣的情況,就很不正常。不明白的是,它為什么這么多年來一直都這樣?”唐先生疑惑不解。
據了解,鄭州羚銳制藥有限公司是由上市公司河南羚銳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在2003年投資組建的控股公司,是全國最大的針劑生產經營企業之一。
然而,就是這樣一家公司,自2005年以來,頻頻生產劣藥(不合格產品),并流通到全國各地,達數十個品種,尤以針劑居多。
安徽華源醫藥股份有限公司質檢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先生說:“像這種(指劣藥)情況出來后,我們就把化驗單(各地藥監部門出具)直接轉給廠家,由他們自己去處理這些事情。”
為了解原因,記者曾發采訪提綱至鄭州羚銳公司,接收傳真的盧先生表示將把傳真件轉給王董事長,但始終未見答復。
易先生是羚銳的“老人”了,他告訴記者,羚銳股份的主業——制藥,生產基地仍在新縣。對于公司的“違法宣傳”,他笑稱,“搞營銷的,賣產品的,哪有不打擦邊球的呢?”
2.長期以來,虛假醫藥廣告如同過街老鼠,雖然人人喊打,卻一直無法得到徹底根治。2009年2月16日,國家廣電總局、國家工商總局、衛生部、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國家中醫藥局聯合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廣播電視醫療和藥品廣告監管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再次對虛假醫藥廣告進行整治。規定剛一出臺,立即引起社會各界的強烈反響。
近年來,一批形式創新的虛假醫藥廣告陸續浮出水面——將廣告包裝成醫療健康節目,邀請名人擔任主持或嘉賓,由演職人員冒充專家、學者作療效證明甚至是虛假療效證明,從而麻痹觀眾,誤導消費。不久前一位網友發帖曝光了電視廣告中的“神奇變臉”現象:同一個人卻在不同的電視廣告中有著截然不同的身份和姓名,成為某糖尿病藥品醫學專家“孫某某”、北大客座教授“張某某”、北京協和醫院泌尿外科主任“呂某”等等,經查證發現該“變臉”專家竟然是影視公司的演員。某電視劇演員則在多個藥品廣告中以本名出現,分別患有牙齦萎縮、牙周炎、風濕骨病、肺氣腫、肝病、腎病、心臟病等嚴重疾病,并全部都被治好,令人匪夷所思。
病急亂投醫,即使是樹立嚴格防范意識的消費者在病痛的折磨下,也會掉進花樣翻新的廣告陷阱。曾經上當受騙的網友“老兵”對此深惡痛絕:“天天在電視上看一個家喻戶曉的名人煞有介事地講述自己被治愈的‘親身經歷’,我就信以為真了,結果不但沒有效果,還延誤了病情。”虛假醫藥廣告已經影響了醫療市場的健康運行,消費者若想購買到準確且有質量保障的醫藥產品甚至需要撥開廣告信息中的層層迷霧。
針對這種虛假醫藥廣告出現反彈的現象,《通知》規定,禁止聘請不具備執業資質的人士擔當醫療、健康類節目的嘉賓,嚴禁演員和社會名人主持醫療、健康類節目。《通知》還重申了廣播電視媒體發布醫療、藥品廣告的四個不準,即:凡審批證明不符合要求,或擅自篡改審批內容的一律不得播放;凡以專家、患者形象作療效證明的一律不得播放;凡含有宣傳治愈率、有效率及醫生與患者進行現場或熱線溝通交流內容的一律不得播放;凡由藥品生產、經銷企業或醫療機構制作的醫療、健康類資訊服務節目一律不得播放。《通知》要求各級廣播電視播出機構對上述違規廣告和醫療健康節目立即清理。
3.某日,北京市朝陽區的陳先生給記者帶來厚厚一摞“報紙”,打開一看,卻都是貌似報紙的壯陽保健品廣告。陳先生說,這都是他從京城某晚報中抽出來的。“我們全家都讀報,可最近一些報紙不定期就會出來幾個整版的‘淫穢小說’。如果家有未成年子女,這不就是‘地雷’嘛。現在我是戰戰兢兢,買了報紙必須仔細檢查一遍,把那些東西挑出來扔掉,才敢往家里帶。”
記者看到,這些夾報廣告的版式全部仿照某晚報,但印刷略為粗糙,宣傳一些保健食品的壯陽功效。除了產品介紹以外,大部分版面充斥著淫穢內容,文辭極其污穢。陳先生說,這家晚報內容不錯,全家每天閱讀已經養成了習慣,發現有不良內容的夾報壯陽廣告以后,對報紙愛也不是,恨也不是。最要緊的是夾報廣告無法預料,有時幾天不出,剛放松警惕,突然又出現一摞。
“我們買的是精神食糧,誰能料想當中還會夾著‘毒藥’,讓人提心吊膽。”
記者了解到,這家晚報的發行量有幾十萬份,并且有一定的傳閱率。如此說來,這樣的淫穢夾報廣告影響范圍極大。記者和該晚報的廣告和發行部門取得了聯系,得到的答復是:該晚報確有正規的夾報廣告業務,但記者所列舉的幾個保健品牌,報紙從未和他們有任何業務來往。這些來有影、查無蹤的淫穢夾報、壯陽廣告隱身正規報刊,巧借強大渠道,大行其道,這些廣告主和廣告商謀取商業利益的同時,也構成危害社會的隱患。
4.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的通報分析說,四類廣告存在問題較多:
一是“緩解體力疲勞”類的保健食品,通常被宣傳具有改善和提高性功能的作用;
二是“增強免疫力”、“輔助抑制腫瘤”等含有靈芝孢子粉成分的保健食品,通常被宣傳成可以治療、治愈各種惡性腫瘤疾病的藥品;
三是“輔助調節血脂”、“輔助調節血糖”類的保健食品,通常被宣傳成可以治療、治愈高血脂、高血糖等疾病;
四是“減肥”類保健食品在廣告中通常含有對功能進行絕對化肯定、以消費者名義和形象做證明的內容。
有關專家再次提醒消費者,保健食品不是藥品,對任何疾病都沒有治療作用,千萬不要相信那些承諾能夠治愈疾病的廣告,以免耽誤病情。患者要按照醫生的指導進行藥物治療,謹慎購買保健食品。
5.曾有人形象地將電視購物廣告概括為:“節目制作請演員,產品包裝學變臉,公司信息不露臉;成本不超過兩成,產品效果不重要,賣得多才是關鍵。”更有人說,從電視購物進入中國的第一天起,就充斥著虛假、欺騙和暴利。
“三日美白”、“七日減肥”、“十日增高”、“一定能”、“絕對可以”……這樣的承諾在電視購物廣告中比比皆是。“拍攝技巧+電腦特效+虛假承諾”幾乎成為電視購物的不二法門,尤其是在豐胸、減肥類產品廣告中更是運用得爐火純青。事實上,令很多人心動的廣告中人物的形象對比,根本不是產品造成的神奇功效,只是拍攝技巧和后期制作的結果而已。
增高、藥品、醫療器械類的廣告則依靠和國外某個貌似著名、實則子虛烏有的研究機構和專家拉上關系來欺騙消費者。去年被查處的“哈佛代高樂”就只是一種普通的營養補充劑,而在廣告中卻宣稱是由“哈佛大學”研制;另一個增高藥品“綠力膠囊”則宣稱是由美國嘉瑞德生化科技有限公司開發研制,還獲得國家衛生部批準,能促進“生長因子”分泌。事實上,無論是普通食品、保健食品還是藥品,從來就沒有一種產品被國家有關部門批準過允許宣傳增高的功能。
另外,電視購物的廣告中經常出現一些科技新名詞,比如“納米”、“干細胞”、“DNA技術”等等,吹得神乎其神,消費者往往被其弄昏了頭,最后上當受騙。
幾乎所有的電視觀眾都遭遇過電視購物廣告的轟炸。為了節省廣告費用,電視直銷一般采用“垃圾時段+高曝光率”的做法。廣告中反復推出產品達到強化記憶的效果,一則廣告至少需要五六分鐘的時間,而且一般會連續播放兩次以上。
據不完全統計,全國每年電視購物類廣告的投放量高達500億元,每天在全國各地的廣告投放時間超過3000分鐘,在全國近700個二級城市的近2000家電視臺的廣告投放時間超過30萬分鐘,在全國近萬個縣城及城鎮的約1萬家有線電視臺的廣告投放時間超過100萬分鐘!有些企業為了打響品牌,一個品牌每月投放的廣告費就要達到幾千萬元。
由于電視直銷的產品大都質量低劣,因此投訴率一直居高不下。在2005、2006年國家工商總局發布的消費投訴分析中,電視直銷都是“重災區”,有關電視直銷問題的投訴高達2000件以上。電視購物幾乎成為一種引起大面積消費者不滿的嚴重社會問題。
與居高不下的投訴率成鮮明對比的是,這些投訴解決起來卻困難重重,電視購物公司花盡心思逃避監管,消費者的權益很難得到保護。很多電視購物公司在工商部門備案的法人代表都不是真正的老板,這主要是為了以后事發時能逃避法律責任。很多公司連注冊的地址都是假的,比如銷售“美無痕復原素”的北京莎迪斯科貿公司在工商部門備案的地址是宣武區鴨子橋西路甲39號,事實上,這個地址根本就不存在。
電視購物公司“訂銷兩張皮”也是逃避責任的慣用手法。比如某產品訂購電話是北京的,收據上的公司名稱卻是上海的,銷售主體本身就不一致,難以判斷誰是真正的責任方。加上區域限制,調解也相當困難,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也得不到保障。
由于電視直銷類產品并不需要長時間的品牌培養,據業內人士透露,廠家如果因為某個產品質量問題曝光,被查出后,只要停止生產,迅速轉型生產另一種產品,照樣能夠繼續謀取暴利。
6.“皇城內閣,板式豪宅”、“東山墅,見證奢華”……為了賺錢把社會責任和倫理道德都拋棄的商業廣告,每天都充斥著我們的視野,甚至影響著很多人的生活方式和價值取向。
記者隨意翻開手頭一份某報紙,僅商品住宅廣告就有9個,在這9個廣告中,“奢華”、“奢侈品”、“豪宅”、“世家公館”等宣傳詞匯充斥其中。就在同一天,北京的另外一份都市報中,更是夸張,“二環內正統龍脈,稀有尊貴生活,入主××豪宅,皇城犒賞卓越人生”。不僅房地產市場,汽車市場“豪華”之風勁吹,寶馬、奔馳、皇冠等大批豪華車、高檔車陸續上市,排量越來越大,價格越來越高,也越來越受到市場的追捧。
“豪華”、“奢侈”的背后,卻是我們國家經濟發展的巨大壓力:資源非常緊缺,耕地不斷被侵蝕,煤炭、鋼鐵消耗巨大。
這些宣傳攻勢助長的是揮霍主義,只能使奢侈浪費行為泛濫。長此以往,勤儉節約恐怕將會離我們遠去。清華大學新聞學院趙曙光教授認為,宣揚奢侈生活方式,不僅在中國,在全世界都是不應該的。從上世紀70年代以后,企業扮演“企業公民”的角色越來越受到重視和提倡,企業應該在節約、環保、公平等方面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當前,我國需要建設節約型社會、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這種廣告顯然是與此相違背的。
7.調查發現,“不和諧廣告”主要表現為四種類型:
第一類是欺詐行騙。江西一位消費者前不久因使用某知名品牌的化妝品,出現皮膚瘙癢和部分灼痛,為此向當地法院提起訴訟,起因就是購買時受了廣告的影響。廣告稱,這種化妝品“連續使用28天,細紋及皺紋明顯減少47%,肌膚年輕12年”。
第二類是背離事實。北京一家經貿職業學院海淀教學區在招生簡章上稱:學校有漂亮的校園,有多媒體語音室、閱覽室、室內游泳館、大操場等設施。實際上,校園只是一個招待所大院,許諾的設施一個都沒有。
第三類是虛假夸大。利用人們對新聞傳播媒介的信任,刊登假廣告行騙,當前較嚴重地表現在醫療、藥品、保健品類的廣告上。
第四類是引人誤解。如有個家具店在廣告上宣傳展銷“意大利聚漆家具”,使許多消費者誤以為是從意大利進口的家具。實際上,所謂“意大利聚漆家具”只是用從意大利進口的油漆加工的家具。
8.早在2003年北京電視臺的廣告額就達到了14.28億元,和天氣預報有關的廣告收入將近3個多億,幾乎占到了北京電視臺總收入的1/5,按照保守估計,北京氣象臺拿到了其中的5000萬元。
近日記者專門調查了北京電視臺與天氣預報有關的廣告,一共分為三大塊,其中最具商業價值的就是18∶57的“北京地區天氣預報”。其收視率保持在20%以上,高居各欄目之首。天氣預報前有12條5秒鐘的廣告和一個10秒鐘的特約播映,天氣預報之后有10條5秒鐘廣告和一個10秒鐘的片尾題字。最貴的“特約播映”,119萬元/月,平均價位在65萬元/月。
這些廣告如果全部售出的話,一年的收入為1.87億元。據北京電視臺廣告部劉小姐透露,如果“客滿”之后,還有廠商想做廣告的話,就會在正和倒之間插進去,稱為“增1”、“增2”。此外,在該時段的天氣預報之中,還附有旅游景點的廣告,每一個大約4秒鐘,收費12萬元/月。
9.“電視直銷產品的成本都是非常低的。”曾代理過某美容用品的關先生透露。“這類產品成本和售價大概相差5至10倍左右,有時甚至更多。”關先生告訴記者,他曾代理過的瘦身產品,成本才五六十元,而市場價達398元。
曾代理橡果國際產品的王先生向媒體透露,“電視直銷最多的投入是在廣告投入上,這個至少要占全部收入的1/10。”由于廣告密集,電視直銷一般不會選擇黃金時段,而是采用“垃圾時段+高曝光率”的做法。“一個廣告,基本上會采用明星出鏡、消費者體驗、專家講解的拍攝模式,反復推出產品,達到強化記憶的效果,至少需要五六分鐘的時間。”
低成本+廣告轟炸+坑蒙拐騙,如此一來,產品投訴在所難免,業內人士關先生一語道破:“廠家才不會擔心因質量問題曝光。被查處后,只要停止生產,迅速轉型生產另一種產品就行。”
中消協曾作出警示,不可輕信電視直銷廣告。根據中消協最近對地級以上城市的30個主要電視頻道進行的電視廣告檢查,發現虛假違法電視直銷廣告占違法廣告總數的61%。
10.根據《廣告法》的規定,對于違法發布廣告的,將責令廣告主、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停止發布違法廣告,沒收廣告費用,并處廣告費用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然而,廣告產生的利潤可能是這些罰款的幾倍、幾十倍,罰款數只是九牛一毛。更何況,被查處的廣告還只是少數。
事實上,由于對廣告收益的依賴,播放單位對其審查不可能很嚴格。再加上處罰也只針對廣告主,針對媒體的處罰一般不過是通報一下。這種市場狀況顯然存在巨大問題。建立規范健康的廣告市場要走的路還很長,必須加大打擊力度,嚴格追究相關主體的責任。
11.從我國實際情況看,廣告法律制度還不夠成熟和健全,有些法令、法規還不完善甚至有漏洞。《廣告法》的頒布實施,對于改善我國廣告市場的無序狀況起了一定作用。但《廣告法》中有些規定不便執法者具體操作,使得廣告活動“在作決策時,可能使之處于合法但有悖倫理的‘灰色’區域。這種行為或法律難以覆蓋,或是否屬正當行為很難判斷,從而極富爭議”。此外,由于老百姓整體法制觀念淡薄,在遭遇虛假廣告損害時,采取忍氣吞聲的態度,即使一部分消費者敢于較真,在現有環境下,維權成本高,往往使受害者得不到應有的補償,違法者也得不到應有的懲戒。
12.“拍減肥廣告的人根本就沒用過減肥產品!導演要我手里拿著‘餅干’、挺著肚子拍照,意思是我開始吃這東西減肥。”昨天下午,一身西裝革履、看上去相當富態的王先生說,因為主演的腰圍只有兩尺多,而自己的肚子顯得特別大,所以被經紀人找來做主演的替身,當時自己并不知道是拍什么廣告。
王先生說,他按照導演的要求,脫掉外套露出3尺1寸的腰部,攝像機對著他的肚子一通猛拍,然后再去拍主演的腰圍,表示通過吃減肥產品果然“瘦身”了。
在廣告拍攝現場,擺著烤串等各種誘人的食物,劇務端著道具盤子進進出出。記者看到一名年輕漂亮、身材相當苗條的女孩正左手捏著一塊餅干大小的食品,沖著鏡頭笑著擺“pose”。
“他們說這就是減肥產品,可場工告訴我說這就是塊兒壓縮餅干。”王先生說,“正拍攝的這個女孩子是剛從電影學院叫來的,另一個女演員是一家文工團的。”“還有那些表演瑜伽的舞蹈演員,都是臨時請來的,沒有一個是吃過這種減肥產品的!”王先生非常憤怒,稱自己也用過一些減肥產品,但沒一樣管用,所以得知真相后決定向媒體曝光。
在拍攝現場,記者看到該產品的外包裝盒及其名稱,查詢后得知該產品號稱是一種“采用高科技研制,濃縮天然食物精華”的減肥食品,是通過“延時緩釋”技術,達到減肥效果的。
“參加拍攝的演員,沒有一個人吃過這種產品。”王先生說。
三、申論要求
1.用不超過150字的篇幅,概括給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問題。(15分)
2.根據給定材料的相關信息,試分析違法違規廣告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字數在250字左右。(20分)
3.下面列出了解決虛假違法廣告問題的A~E五項措施,其中不正確的是哪幾項?請寫出這幾項的序號,并分別說明為什么不正確。說明字數不超過250字。(25分)
A.安排專人定期對電視、報紙等媒體發布的藥品、醫療器械和保健食品廣告信息進行核查。
B.健全廣告法律責任制度,一旦發現問題完全由相關責任人負責。
C.開展諸如“如何識別藥品虛假廣告”的宣傳咨詢活動,讓老百姓知悉聽信虛假廣告的危害,增強其識別虛假廣告的能力。
D.每一個企業在播出電視廣告之前都必須交納一定的保證金,以確保廣告的真實性。
E.完善廣告立法,嚴格執法,加大查處力度。
4.根據上述材料,自選某一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聯系實際,觀點明確,條理清楚,語言流暢。(40分)
參考答案(范文)
1.答案提示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廣告行業在社會經濟生活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正因為如此,個別廣告客戶和廣告經營單位受利益驅動,設計、制作、發布違法違規廣告,欺騙、誤導消費者,這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形成了不良的社會風氣,有的甚至違背了社會道德標準,嚴重擾亂了市場經濟秩序,進而影響了社會的健康發展。
2.答案提示
違法虛假廣告產生的原因包括:
(1)受經濟利益的驅動,唯利是圖、見利忘義。一些企業(廣告主)在利益驅動下為擴大市場占有率,以違法廣告進行宣傳,騙取消費者的信任,爭奪市場。一些廣告經營單位,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降低審查標準,迎合企業不正當要求;
(2)法律不健全,違法行為得不到及時矯正,形成負面影響。由于我國目前廣告業相關法律法規還不完備,加之執法環境差,當事人的違法行為不能得到應有的懲戒;
(3)廣告商法律意識淡薄,消費者維權意識弱,致使虛假廣告屢禁不止;
(4)廣告監管機關執法人員數量少,執法不嚴,造成了不能及時查處違法違規廣告,妨礙了公正、公開、公平執法。
3.答案提示
正確答案為B、D。
B項錯誤。“健全廣告法律責任制度”的說法是正確的,但是,不能一出問題就完全由責任人負責。因為治理違法違規廣告的根本目的是從源頭上消除違法違規廣告,這需要在廣告的設計、制作、宣傳等過程中都嚴格監督、依法辦事,不能把所有責任都推到一個人身上,各個環節都必須把好關。
D項錯誤。交納保證金這種強制性措施不適合應用于治理廣告問題的工作中。因為,治理違法違規廣告問題主要還是要通過加強立法和執法工作。D項中的措施是對企業經營活動的強制性干預,這不符合市場經濟的要求,不屬于政府職能范圍。
4.答案提示
治理違規廣告,凈化信息空間
在商品生產飛速發展的今天,作為信息載體之一的廣告無孔不入,隨處可見,令人目不暇接。它確實給人們了解、購買、推銷、使用商品帶來了極大方便。《廣告法》的頒布對于促進廣告業的健康發展,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經濟秩序起著重要作用,但廣告業依然存在魚龍混雜、泥沙俱下的現象,從目前報紙、電視等媒體上來看,違法、違規現象主要表現為:欺詐性廣告,即廣告內容含有欺騙性,如在諸多的藥品廣告中,無視客觀事實,治愈率張口就在百分之九十幾以上;違禁性廣告,即廣告用語胡編亂造,盲目吹捧相關商品;庸俗性廣告,即廣告內容庸俗不堪,甚至有淫穢性宣傳;誤導性廣告,突出表現在藥品和醫療器械廣告方面,如廠家為了表明自己藥品的特殊功效,在廣告中先用不同性別、年齡、身份的患者現身說法,再由醫生(至少是醫生裝束的人)或某專家介紹藥品藥性及治愈效果,最后再以醫療機構作保證,根本無視法律規定。
《廣告法》實施十余年,如此猖獗的廣告違法違規行為確實令人觸目驚心。進一步加大對廣告市場的管理力度,規范生產廠家與媒體的行為已勢在必行。
集中開展整治虛假違法廣告專項行動,切實維護廣告市場秩序。全國各級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要搞好部門協作,加強辦案協調,強化督促檢查,形成執法合力,以懲治虛假違法藥品、醫療、保健食品、化妝品、美容服務廣告以及利用互聯網發布的虛假違法廣告為重點,強化對廣告主、廣告經營者、廣告媒體的監管,加強廣告監測,嚴厲打擊設計、制作、發布虛假違法廣告等欺騙和誤導消費者的商業欺詐行為,以維護廣告市場秩序。
建立違法廣告公告制度。對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查辦的虛假違法及不良廣告典型案件,根據具體情況,由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會同廣播影視、新聞出版、衛生、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監察、糾風等部門聯合公告。
建立廣告市場信用監管體系。逐步完善廣告主、廣告經營者的廣告信用評價體系,對誠實信用、守法經營的廣告主、廣告經營者給予通報表彰;對把關不嚴、違法違規現象突出的廣告主、廣告經營者,降低其信用等級并向社會公布。此外,根據信用分類監管制度,建立企業失信懲戒機制和企業嚴重失信淘汰機制。
建立新聞媒體單位領導責任追究制。對發布虛假違法及不良廣告問題嚴重或者放棄廣告終審權而導致新聞媒體廣告發布出現導向錯誤的新聞單位,經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認定違法事實后,由新聞媒體的主管、主辦單位對有關責任人予以處分或者調離工作崗位,必要時追究其主管負責人的領導責任。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