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道題包含一段文字(或一個句子),后面是一個不完整的陳述,要求你從四個選項中選出一個來完成陳述。注意,答案可能是完成對所給文字主要意思的提要,也可能是滿足陳述中其他方面的要求,你的選擇應與所提要求最相符合。 閱讀下文,回答題后的問題。 板塊的邊界并不就是海陸的邊界,大部分板塊既有陸地又有海洋。作為板塊邊界的活動構造帶,有裂谷、俯沖帶、碰撞帶這三種類型。大洋中綿延數萬千米的大洋中脊,中間就是裂谷。地幔物質從這里流出,形成新的洋底巖石,并把兩邊的板塊不斷推向兩側,裂谷是洋底的誕生地。某些陸上裂谷(如東非裂谷)可能會產生新的海洋。與裂谷相反,位于大洋邊緣的海溝是海洋板塊的消亡帶。洋底巖石圈在這里俯沖到大陸巖石圈之下,并潛入軟流圈而消失。另外,如果邊界兩邊都是陸地,這就成為碰撞帶。隨著碰撞角度的不同,這里或因擠壓而隆起高山,或因剪切而形成斷層,或者兼而有之。 板塊構造說是大陸漂移說和海底擴張說的合理引申。大陸的漂移是板塊移動的表現之一。板塊運動是地震、火山等事件及島弧、陸緣山、海溝等地形特征的形成原因。 人在與自然的對峙中,如果明確無誤地戰勝了自然,則會產生一種輕松愉悅的美;則會產生一種悲劇美;當被自然征服時那就是一種可悲了。 1. 填入橫線上的句子最恰當的是( )。 A.而當人與自然的力量勢均力敵 B.自然戰勝了人類時 C.雖然沒有絕對戰勝自然 D.如果明確無誤地輸給了自然 2. 雜文像一切文學作品一樣,貴在創新;如果 ______ ,就會顯得十分陳舊,只能敗壞讀者的胃口。雜文家邵燕祥的作品不僅具有創新性,而且很講究文章氣勢,智慧結合了勇毅,在其文字中有棱角,顯風骨,無媚態,形成一種特有的氣勢。 填入橫線上的一句話,最恰當的是( )。 A.失去新穎性,不能發人所未發,見人所未見 B.不能發人所未發,見人所未見,失去新穎性 C.太陳舊就達不到如期的效果 D.只講究創新而不求合乎常理 3. 個體總是生活在一定的制度安排中,中國傳統儒家制度安排大多是非正式的,強調行為規則的內化過程,不重視外在的強制、約束,具有較高的靈活性。 因此( )。 A.儒家制度具有現代性 B.在儒家制度的安排下,個體可以隨心所欲,不受約束 C.在儒家制度的安排下,個體能以自我制度規則的理解來靈活地調整自己的行為規則 D.在儒家制度的安排下,個體能獲得最大的自由 4. 人大代表在選舉的基礎上產生。根據《選舉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年滿十八周歲的公民,不分種族、民族、性別、職業、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和居住期限,都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但是依照法律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沒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這段話主要支持了這樣一個論點,即( )。 A.人大代表的產生方式是選舉 B.選舉法規定了年滿十八周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享有選舉權 C.選舉權的形式不受任何非法限制和剝奪 D.選舉權的行使受到政治法律等方面的限制 5. 人們常說:“開卷有益”。就一般情況而言這是對的。其實,開卷未必均有益,問題是開什么卷?好書如“圣水”;壞書如“魔鬼”,可以使人產生邪念,誘使讀者沿坡下滑,甚至會墜入陰暗的深淵。因此,在茫茫書海中,我們要學會提純拔萃、棄莠存良的本領,做到“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這段話的觀點是( )。 A.讀書要勤于思考 B.只要開卷就有益 C.讀書要善于選擇 D.好書如“圣水” 6. 現代科學技術開始于十九世紀末,當時出現了有組織的、規模較大的科學技術研究單位,這有內在的和外部的原因。內在原因是科學技術到這時期比較復雜,專業、科類很多。外部原因是當時出現的一場技術革命。 這段話主要支持了這樣一個論點,即現代科學技術( )。 A.產生于十九世紀末 B.是內外兩種因素作用的結果 C.產生的外因大于內因 D.因出現了科學技術研究單位而變得有組織有規模 7. 最近,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癌癥研究所、哈佛大學醫學院和冷泉港實驗室的科學家紛紛宣布,他們在各自獨立進行的研究中,先后從多種人體癌細胞中分離出了單獨的基因,并且證實了這些基因可以使正常的健康細胞發生癌變。多年來,科學家一直認為,可以通過改變這種基因而使癌細胞轉變成正常細胞。現在果然找到了一些這樣的基因,這就使得人們在戰勝癌癥的進程上前進了一大步。 下列說法符合文意的是( )。 A.這些基因可以修復癌細胞,從而可以成功醫治癌癥 B.發現這些基因是不同研究機構合作的結果 C.科學家找到了這些基因從而成功地克服了癌癥 D.這一發現在人類攻克癌癥進程中有深遠的影響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8~11題: 1912年,美藉奧地利經濟學家熊彼特提出,經濟發展的實質是在市場中不斷引入以技術為基礎的創新。然而他的理論很快便被遺忘了。熊彼特的思想只是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后才為學者、企業家和政府官員所廣泛認同。究其原因,是科技對經濟和企業發展的作用近半個世紀以來越來越明顯。技術創新在西方國家已被視為經濟增長的發動機,甚至成了新的工業宗教。 今天,學者們大都贊同這樣的定義:技術創新是一個從新思想的產生到產品設計、試制、生產、營銷和市場化的過程,也是知識的創造、流通和應用的過程。人們對這個過程的理解經歷了幾個階段。五六十年代,人們把技術創新理解為一個由科技推動的線性過程,創新始于科學研究,經新產品開發、生產,終于營銷,即人們常說的線性模型。后來人們認識到,科技在創新中的作用是多方位、多層次的,在產品開發、設計、試制、營銷等創新過程的各個階段,都需要與科技進行對話。這一過程更適宜用鏈環回路模型來表述。在這一模型中,科技不再是創新的初始點,而是創新主鏈各節點上都需要的東西。最新一代的創新模式是系統集成和網絡模型。這一模型要求企業在各種活動上都有所創新,企業要與客戶、供應商、信息源、研究機構建立更密切的戰略聯盟。 技術創新作為一個新的經濟發展戰略,強調了以下三個重要方面:首先,技術創新強調了市場。技術創新是一個始于市場、終于市場的活動。其次,技術創新強調開發有獨創性的新產品、新技術,強調要有自己的知識產權。科研成果的產生只能被視為創新的初始階段。第三,技術創新強調了系統性。技術創新不只是企業的事,還需要大學、科研機構、金融部門、政府機構等方面的密切協調。 長期以來,國內企業以生產為經營管理的核心,總是追求產品數量的增加和企業規模的擴展,而產品卻可以幾十年一貫制。這種在低技術層次上的生產能力的上升并不是一件好事。一旦這種生產的擴大超過了市場的需要,產品過剩、積壓便難以避免,經濟發展便會陷入困境。我國現有的鋼鐵、紡織等行業的產量都是世界第一,但同時,我們又進口大量的鋼材、面料。許多企業瀕臨破產并不是生產能力不行,而是沒有創新。 8. 對美籍奧地利經濟學家熊彼特的理論很快便被遺忘的原因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熊彼特的思想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前不被學者、企業家和政府官員認同 B.科技對經濟和企業發展的作用還不明顯,人們還沒有認識到科技對發展的作用 C.西方國家還未找到經濟增長的發動機,未建立起新的工業宗教 D.當時人們把技術創新僅僅理解為一個由科技推動的線性過程 9. 人們對“技術創新”的理解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下列對三階段中的“技術創新”的理解概括正確的一項是( )。 A.線性模型——鏈環回路模型——系統集成和網絡模型 B.創新始于科學研究——科技在創新中的作用是多方位、多層次的——企業要與各方建立密切的戰略聯盟 C.科技是創新的初始點——創新主鏈各節點上都需要科技——企業在各項活動中都要創新 D.由科技推動的線性過程——產品創新的各個階段都需要科技——成為新的經濟發展戰略 10. 下列對以“生產”為核心的經濟模式和以“技術創新”為經濟發展戰略之間的主要區別表述有錯的一項是( )。 A.前者不顧市場需求,后者圍繞市場進行活動 B.前者追求產品數量、企業規模;后者追求產品的獨創性和知識產權 C.前者企業孤立行事,后者強調企業與其他系統、機構密切協調 D.前者企業的技術層次低,產品過剩、積壓;后者技術層次高,產品更新快 11. 下列說法符合作者觀點的一項是( )。 A.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是一個新的經濟發展戰略 B.我國的企業要擺脫困境,就要走上以技術創新求發展的道路 C.技術創新要以企業為主,其他系統或機構只能作輔助 D.開發新產品,增加產品數量,擴展企業規模,是企業的發展之道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12~15題: 基于潮流和波浪而產生的周期性流動以外的、比較固定的水流叫洋流。海水會經歷幾十年甚至數百年的時間在全世界的海域中循環,洋流指的是這種地球規模的海水循環的一部分。在洋流中,有像陸地上的河流一樣幅度較窄而流速快的,也有幅度無限寬廣而流速緩慢的,其大小、強度不能一概而論。以代表性的洋流之一——黑潮為例,在強流帶時可達到2.5米/秒的速度,水流的路徑、速度隨季節和年代的不同都會發生很大變化。一般意義上的洋流,是在大海的表層流動(表層流),而深層的水流則較弱,速度在每秒幾厘米以下,水流的結構也很復雜。 表層洋流的發生,首先是因為風。水面上一起風,由于風力作用,水層就被拖動。表層的水一動,因海水彼此之間存在摩擦力,下面的水層便接連不斷地被拖動。實際上,洋流并非沿著風的方向前進。像洋流這種地球上的大規模運動通常要受到地球自轉的影響,即要受到科里奧利力的作用。在北半球,運動物體所受科里奧利力在其運動方向垂直的右方起作用。這樣,海水就偏離了風力作用的方向,在北半球、表層洋流沿偏離風向約四五度的右方流動。 海面并不是完全水平的,溫度、鹽分、海水密度等多種因素使得海面凹凸不平。籠統來說,水溫高的部分密度小,水面就高。水流理應從高處向低處流,但是由于科里奧利力的作用,高處的水流沿偏右的方向流動,這稱為地衡流。海水的鹽分等因素也可造成海水密度不同。海水中溶人了各種各樣的物質,其中鈉和鹵素占絕大多數。另外,也有鎂、鉀、鈣等鹽類。鹽分濃度會隨年蒸發量、降水量而發生變化。此外,有河流等大陸水流注入的沿岸海域鹽分較少,這些都影響洋流的流向。 12. 下列對“洋流”下的定義,最準確的一項是( )。 A.基于潮流波浪而產生周期性流動以外的、比較固定的水流叫洋流 B.由于潮流和波浪而產生周期性流動的,幅度寬窄、流速、大小強度均不同的固定水流叫洋流 C.洋流指的是幾十年甚至數百年的時間在全世界的海域中循環運動的水流 D.不屬于由潮流和波浪而產生周期性流動的、地球規模的海水循環中比較固定的水流叫洋流 13. 與第一、二段所提供信息內容不相符合的一項是( )。 A.洋流可分為表層流和深層流兩種 B.表層流流速較快,而深層流則由于結構復雜而流速緩慢 C.表層流的發生及其流動方向離不開各種力的作用 D.科里奧利力是由地球自轉而產生的,它影響洋流運動的方向 14. 對第三段的主要意思解說得最準確的一項是( )。 A.說明溫度、鹽分、海水密度等多種因素是使海面凹凸不平的原因 B.說明由于海面凹凸不平,水往低處流,從而形成洋流流向 C.水流一般應從高處向低處流,但由于科里奧利力的作用而產生了相反的地衡流現象 D.說明水溫、鹽分對海水密度的影響,海水密度對水面的影響,進一步解釋洋流的流向 15. 根據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洋流是一種自然現象,它的流速及流向應與諸多因素有關 B.一般意義的洋流是指表層流,是因為它與陸地河流相似 C.一般情況下洋流應該從海洋的低鹽分處向高鹽分處流動 D.在南北半球,科里奧利力對洋流的流向影響會有所不同 1. A 分號前后的句子之間是一種并列、排比關系,根據前一句話和關鍵詞語“明確無誤”和最后一句話可知A項正確。 2. A 根據關聯詞語“如果……就……”和前半句話可知A項正確,B項迷惑性最大,考生應仔細揣摩。 3. C B項是首先予以排除的,A、D項從文中看不出來,故正確答案為C. 4. D 根據轉折句“但是依照法律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沒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可知,正確答案為D. 5. C 根據文中的限制性詞語“一般情況”可知B錯,A、D項只是概括了文中的一句話,太狹窄,不是文章所要表達的中心意思,故正確答案為C 6. B A項概括太片面,C項從文中推不出來,D項不是文章所要表達的意思,故正確答案為B. 7. D C項表述太絕對,也可從限制性句子“前進了一大步”排除C項,文中最后一句話是結論性的句子,是本文所要表達的主要思想,故正確答案為D 8. B 抓住第一段“究其原因”一句。正確答案為B. 9. C 注意“科技不再是創新的初始點,而是……”一句的作用。 10. D 注意第三段中三個“強調”和第四段中“一旦……便……”的表述方式。 11. B 文中未提“知識創新”是發展戰略;C“輔助”是次要的,注意第三段末一句;D低層次的增加產品數量、擴大企業規模是作者反對的 12. D 第一段1、2句揭示了“洋流”的本質特征,綜合1、2句可得出定義。A、C項只是作詮釋;B項“由于潮流和波浪而產生周期性流動的”,與原文不合,且沒揭示本質特征 13. B 深層洋流流速較慢,但與水流的“結構復雜”構不成因果關系;另外,表層洋流流速也不一定都快,文中說“在洋流中,有像陸地上的河流一樣幅度較窄而流速快的,也有幅度無限寬廣而流速緩慢的,其大小、強度不能一概而論”。 14. D 體現了本段文字與全文主旨的關系。 15. B 兩句話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 |
公務員精講班輔導 |
主講老師 |
課時 |
學費 |
論壇 |
報名 |
|
---|---|---|---|---|---|---|
行政能力測驗網絡輔導 | 伊強 | 30 | ¥300 | |||
申論網絡輔導 | 陳亞菲 | 30 | ¥200 | |||
公務員面試指導網絡輔導 | 張玲莉 | 10 | ¥200 | |||
學費:《行政能力測驗》300元,《申論》200元,《公務員面試指導》200元; |
熱門資料下載: |
公務員版塊列表: |
公務員最新熱貼: |
【責任編輯:盧雁明 糾錯】 |
|
閱讀上一篇:2010年言語理解與表達強化訓練題七 |
|
閱讀下一篇:2010年言語理解與表達強化訓練題九 |
|
|
【育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 |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 |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
·07-09年公務員考試行測命題趨勢分析 |
·福建:2010年公務員考試行測資料分析題型分析 |
·福建:2010年公務員行測判斷推理題備考指導 |
·綜合基礎知識:中國文學常識大全下 |
·2010年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分析與備考策略 |
·公考行測出題頻率最高題型:細節推斷題 |
·2010年國家公務員言語理解與表達備考 |
·閱讀經典難題解題技巧演示 |
·公務員考試片段閱讀技巧之因果式 |
·2010年國考言語理解與表達具體特點 |
·言語理解與表達強化訓練題二 |
·言語理解與表達練習題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