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民用建筑主要技術經濟指標和工程量表 1.民用建筑主要技術經濟指標和工程量表見輔導用書表14-53 2.居住建筑設計方案的技術經濟指標 1)居住面積系數(K) K:= (標準層的居住面積÷建筑面積)×100% 居住面積系數反映居住面積與建筑面積的比例,K>50%為佳,K<,50%為差。 2)輔助面積系數( ) := (標準層的輔助面積÷使用面積)×100% 使用面積也稱作有效面積。它等于居住面積加上輔助面積。輔助面積系數 ,一般在20%一27%之間。 3)結構面積系數( ) =(墻體等結構所占面積÷建筑面積)×100% 結構面積系數,反映結構面積與建筑面積之比,一般在20%左右。 4)建筑周長系數( ) =(建筑周長÷建筑占地面積)(m/ ) 建筑周長系數,反映建筑物外墻周長與建筑占地面積之比。 5)每戶面寬 每戶面寬=建筑物總長÷總戶數(m/戶) 6)平均每戶建筑面積 平均每戶建筑面積=建筑總面積÷總戶數( /戶) 7)平均每戶居住面積 平均每戶居住面積=居住總面積÷總戶數( /戶) 8)平均每人居住面積 平均每人居住面積=居住總面積÷總人數( /人) 9)平均每戶居室及戶型比 平均每戶居室數=總居室數/總戶數 戶型比=某戶型的戶數÷總戶數 10)通風 主要以自然通風組織的通暢程度為準。評價時以通風路線短直、通風流暢為佳;對角通風次之;路線曲折、通風受阻為差。 11)保溫隔熱 根據建筑外圍護結構的熱工性能指標來評價。 12)采光 居住建筑的采光面積,應保證居室有適宜的陽光和照度。采光面過小,不僅不符合衛生要求,而且視覺、感覺上也感到不適;但若窗口面積過大,對隔聲、隔熱、保溫也是不利的。 (2)經濟性指標 1)工期 工期指工程從開工到竣工的全部日歷天數。評價工期應以法定的定額工期(或計算工期)為標準。 2)投資及總造價 a.工程總造價(萬元) b.每平方米建筑面積造價(元/ ) c.每平方米居住面積造價(元/ ) d.平均每戶造價,公式為:平均每戶造價=工程總造價÷總戶數(元/戶) e.平均每人造價,公式為:平均每人造價=工程總造價÷總居住人數(元/人) f.一次性投資:是指為發展某一建筑體系而必須設置的制造廠、生產線及專用生產設備、施工設備所需的基建投資。 3)主要材料消耗量 指用于建設工程中的主要材料(如鋼材、木材、水泥、普通磚等)的總消耗量及單方耗用量。 4)其他材料消耗量 其他材料耗用量指用于建設工程中的其他材料(如平板玻璃、衛生陶瓷、瀝青、裝飾材料等)的消耗數量。 5)勞動耗用量 勞動耗用量指工程建設過程中直接耗用的各工種勞動量之和。 6)土地占用量 土地占用量指建筑紅線范圍內的占用面積。 (3)使用階段評價指標 1)經常使用費 經常使用費是指建筑物投入使用后每年所支出的費用。如維修費、折舊費等費用。 2)能源耗用量 能源耗用量指建筑物用于采暖、電梯等方面能源的耗用量。 3)使用用年限 使用年限是指建筑物從投入使用到報廢的全部日歷天數。 |
輔導科目 | 精講班 | 講師 | 在線購買 | ||
課時 | 試聽 | ||||
一級建筑 | 設計前期設計 | 34講 | ![]() |
宋衛東 | ![]() |
建筑結構 | 34講 |
曹明銘 |
|||
建筑物理與建筑設備 | 40講 |
曹明銘 |
|||
建筑材料與構造 | 40講 |
宋衛東 |
|||
建筑經濟施工與設計業務管理 | 32講 | ![]() |
曹明銘 | ![]() |
|
作圖(場地設計) | 16講 |
宋衛東 |
|||
二級建筑 | 場地與建筑設計和建筑構造與詳圖 | 40講 | ![]() |
宋衛東 | ![]() |
建筑結構與建筑設備 | 40講 | ![]() |
宋衛東 | ![]() |
|
法律 法規 經濟與施工 | 40講 | ![]() |
吳新江 | ![]() |
建筑師論壇熱貼: |
【責任編輯:韓志霞 糾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