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申論范文:政府網絡輿情能力

來源:網絡 發布時間:2010-05-10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公務員輔導咨詢

匯集公務員培訓權威機構,權威解答公務員考試相關問題

zaixuanzixun

  一、背景資料

  人民網輿情監測室于2010年4月12日發布了“2010年第一季度地方應對網絡輿情能力排行榜”,對2010年第一季度地方黨政機關應對輿情熱點事件的得失進行考評。四川巴中“全裸”鄉政府因為在信息透明度、政府公信力等指標上一枝獨秀,進入總體較為得體的藍色區域,而貴州安順警察槍擊致死案、山西問題疫苗事件則被判定為應對嚴重失當,被亮起“紅色警報”,值得反思。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執行副院長毛壽龍教授在點評山西疫苗事件時就指出“問題一個系統又一個系統的出,再一個系統一個系統地去治理,顯然不是一個好辦法。所以,現在是各個領域都需要很好重視的時候了”。

  在過去的幾年中,中國互聯網上官民良性互動的局面正在逐步形成,很多地方黨政機關逐步重視探索網絡問政,并積累了一些有益和值得推廣的經驗。為了更好地推廣這些經驗,讓更多的地方黨政機構用好網絡問政這一新的治國理政平臺,從今年開始,每期排行榜推出“網絡問政實踐”的典型經驗,供地方當政者參考。本次推出的常州環保局長“批評有獎”就是一個很好的尊重網絡民意的案例,有一定的推廣和借鑒價值,北京網絡媒體協會會長閔大洪點評時認為“對于網絡批評和網絡監督,領導干部應有的心態是歡迎和提倡,以廣闊的胸懷聽取民意,從善如流”。

  二、名詞解釋:

  人民網輿情監測室(人民日報社網絡中心輿情監測室)是國內最早從事互聯網輿情監測、研究的專業機構之一,在輿情監測和分析研究領域處于國內領先地位。

  在互聯網影響力日益增大的今天,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和學術機構都越來越重視互聯網輿情的監測、研究和引導。胡錦濤總書記2008年6月20日在人民日報考察工作時指出“互聯網已成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會輿論的放大器,我們要充分認識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興媒體的社會影響力”。互聯網業已成為了黨和政府治國理政的重要新平臺之一,網絡輿論也越來越受到重視。

  三、典型案例的啟示

  【四川巴中“全裸”鄉政府】

  2010年3月,四川巴中市白廟鄉政府公示今年1月公務開支明細表,詳細記錄了每分錢公務花費,連“花1.5元購買信紙”,招待上級官員煙酒都悉數公布,被網友稱為“政府全裸第一例”。

  2008年5月1日,《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實施,打造透明政府從此有法可依。在信息交流與傳播日益發達的今天,尤其是在中國改革開放處于關鍵攻堅階段的今天,地方基層政權的建設顯得更加凸出。而政務信息公開和透明,正是地方基層政權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全裸”鄉政府給我們的啟示:

  1. 信息公開有利于密切干部和群眾的關系,增加百姓對干部乃至政權的信任感。

  2. 透明政府有利于預防干部假公濟私、以權謀私的腐氣敗習出現。

  3. 信息公開有利于推進基層民主政治建設與進步。

  4. 信息公開有利于防止怨氣積累、矛盾積累和問題積累,從根本上消除了地方群體性事件產生的可能。

  5. 信息公開有助于推動整個中國民主政治的進步。

  四、政府提高輿情能力的措施

  (一)要加強學習增強政治敏銳度。

  只要我們政治敏感、視野開闊、鑒別力強,就能夠及時捕捉輿情苗頭,及早處理。要轉變思想,不能狹隘地認為了解輿情、應對輿情是其他部門的事,要從維護黨和國家形象,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高度出發。要加強學習,學深學透政治理論和業務知識,增強政治鑒別力。要勤觀察、勤思考,把握發展趨勢。

  (二)要建設透明開放政務系統。

  信息公開透明不僅有利于開展工作,也有利于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我們要改變封閉的觀念,樹立開放的意識,把群眾滿意作為開展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群眾關注的熱點問題上,堅持面向社會、面向群眾,做到政務公開,真正落實黨員干部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

  (三)要加強與新聞媒體的溝通。

  要重視與新聞媒體的溝通,隨著網絡、手機的迅速發展,新興媒體已成為社會意見的重要匯聚之地,很多輿情也越來越多地通過網絡平臺得以表現。因此,要主動與網絡媒體建立聯系,特別是在權威網站上及時將群眾關注的熱點問題公開,確保正面的、權威的信息始終占有主導權。要加強與其他相關部門的聯系,發揮他們的資源優勢,加強對重點網站的跟蹤、監控,為應對輿情創造條件。

  (四)建立專門的輿情工作部門。

  首先要有高素質的新聞發言人。新聞發言人可選擇綜合素質高、組織工作業務全面的領導干部擔任,主要職責是在一些重要工作中代表組織部門做好信息發布和疑問解答。其次要有高素質的媒體評論員。其主要職責是做好日常信息的收集分析,以及在輿情發生時的引導、應對等,如在主流媒體撰寫評論員文章,在權威網絡上做好發帖和跟帖工作等。此外,有條件的可建立一支顧問隊伍。顧問可邀請一些公共危機處理專家擔任,主要是在輿情發生后能夠為做好危機處理提供指導和咨詢。

  (五)對公務員加強應對輿情的訓練。

  要在公務員培訓中加入應對輿情的課程,特別是根據新媒體特點,創新輿情管理能力培養的方式方法。如邀請輿情分析、公共危機處理等方面專家,采取報告會、專題講座、現場模擬等多種方式,定期開展輿情培訓。通過專門培訓,提高公務員與媒體打交道的能力、運用互聯網的能力、輿論引導的能力,確保政府在應對輿情中掌握話語權、占得主動權。

  (六)健全應對輿情工作制度。

  建立健全工作制度是應對輿情的關鍵環節。要建立信息發布制度,在主流媒體或重要門戶網站,及時將重點、熱點工作信息公布。要建立輿情監控制度,利用輿情工作者隊伍密切監控重要輿情動態,掌握輿論動向。要建立輿情引導制度,對輿情迅速分析研判,查找發生問題的根源,并以權威發布的方式,及時回應公眾疑問,不作無謂爭辯,不跟風炒作,不人為制造熱點。要建立輿情處理預案制度,就工作中的熱點問題和容易發生輿情的網絡等媒體,事先研究制訂相關應對預案,預案應包括輿情事件表現形式、原因、先期措施、善后處理等內容。

  五、反思網絡輿論

  網絡輿論只能代表以下群體的聲音:生活在城市地區、有經濟能力使用網絡并有足夠閑暇在網絡中逗留并樂于發表意見的青年人。”而網絡輿論的現實表明,這些青年人的聲音所代表的顯然不僅僅是這些青年人本身。這些表達背后的民意支撐顯然不能視而不見。更何況網絡作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具有延續性和擴展性,把“特定社會群體”的聲音與“普遍的民意”割裂開來,只能是與現實愈發背道而馳。

  網絡輿論的熱熱鬧鬧,除去網絡本身的技術優勢外,更有著我們在現實生活中表達不夠自由的原因。

  表達自由是民主的前提,網絡輿論與傳統媒體輿論的互動推波,形成強大的壓力,不僅對腐敗不公的個案解決有所裨益,也是制度改進的推動力量。而我們的現實情況是,發現問題甚至解決問題的辦法并不困難,往往由于決策者的利益取向,遲遲不能推動制度改進或者推出的卻是南轅北轍違背常識的制度。就當前的實際而言,網絡輿論力量的助推顯然大有可為。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育路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精彩專題

更多>>

全方位公考復習攻略

更多>>

公考交流

進入論壇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日本欧美亚洲高清在线观看 | 亚洲中文欧美日韩在线观看 | 一本久久a久久免费不卡 | 亚洲阿v天堂在线2017 | 亚洲人成网站精品片在线观看 | 色爱区综合激月婷婷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