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我們在這里談論創新、創業,但是我們商學院的教育鼓勵大家去打工,去最好的500強機構當中去打工,去過好的生活,我不知道教授如何看這個問題?”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日前舉辦的第二屆“中國創新·創業高峰論壇”上,一位中歐的EMBA畢業生向臺上的嘉賓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 “如果我們看一下世界上其他商學院比如哈佛等知名商學院的情況,學生畢業很少有馬上創業的,最好的方法是先到行業當中學習一下工作經驗,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創業學副教授方睿哲這樣回答,他表示,從調查研究中發現,有很多的創業者通常會選擇自己最熟悉的行業進行創業,然后抓住行業當中的機會。 “大家所發現的這些機會,應該是他們在這個行業當中積累專長之后發現的,具有生機活力的機會,彌補市場當中的機會,比如在供應鏈當中找到一些空白。”方睿哲說,“我們看到,經過很多年構成經驗積累之后,相信他再創業的時候,成功率會很高。” 一旁的演講嘉賓、啟明創投創始人兼董事總經理Gary Rieschel也用數字說話:“從商學院畢業的統計數字來看,班上5%的人做了沒有銷售收入的公司,也就是說進入了新創公司,25%的人進了投行,20%的人進了咨詢業。我覺得就我看來,如果你真的知道你要做什么,你要創建一個企業,你根本不需要讀MBA,你可以招MBA。”很顯然,他認為,讀MBA、EMBA和創業沒有什么直接的關系。 Gary Rieschel還強調不要把創新和創業混在一起,“創新有很多模式,像商業模式的創新,或者你了解行業的變化,理解方式上的創新,還有在非常大型的公司里面也會出現,大多數人在大公司里面不愿意自己出去冒風險、創建公司,因為創業是很難的,有風險的,把自己手頭的東西都放下去創業并不容易,大多數的人畢業之后,還是去找工作。”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成為基金創業學教席教授佩德羅·雷諾也提醒大家不要狹義地理解創業的概念,“當我們談論創業學或者創業的時候,并不僅僅是說創建一家新的企業。”他舉了eBay公司的前任CEO的例子,“他加入一家公司的時候,說自己就在這里做CEO,做10年。當他加入這個公司的時候,公司價值是7億美元,他1年后離開,公司的價值達到460億美元。也就是說,10年的時間,從7億元到460億元,他創造出巨大的增長速度,這就是創業的精神。” “有一些是參加我們課的人,他們說在參加創新創業的課,課還沒有結束腦子里就想著如何進行創業了。”佩德羅·雷諾的調侃引來了現場觀眾的善意笑聲。 方睿哲在美國、印度和歐洲都生活過,他表示,美國在創新、突破方面可以領先于世界,并培養如此成功的創業者,原因是美國社會對創業這個概念的態度,對創業者鼓勵的態度。他曾經聽過一個笑話,“如果你作為創業者在美國市場當中失敗,周邊的人們會幫你重新站穩腳跟;如果你作為創業者失敗兩次,陌生人都會來幫你,使你站起來;如果你作為創業者失敗3次,這時候你會成為一個專家,吸引大量的資金幫你最終取得成功。” 方睿哲認為,現在其他的一些國家和地區,比如歐洲、亞洲,也正在改變對創業者和創業的態度,“特別是印度和中國”,他表示,現在創業活動越來越被大家所接受,而且大家非常重視創業者的創業背景,“對創業者的最大的限制性因素在逐漸減弱,這是非常激動人心的變化。” |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 |
|
閱讀上一篇:商學院獎學金大漲 為奪優質生源投入巨大 |
|
閱讀下一篇:下面沒有鏈接了 |
|
【育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 |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 |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