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對于MBA教育,社會最關注兩個方面,一是學費,另一個是就業。對大多數社會人而言,評價MBA的質量關注的還是學生將來的就業如何。眼下,金融危機剛有緩和,工商管理碩士(MBA)畢業生的需求理應不斷升溫,但是事實證明,中國與美國的MBA就業市場,正上演著“冰火兩重天”的場景。 美國:就業一片紅火 金融危機剛有緩和,美國企業的招聘人員已經感受到了壓力。如今的MBA畢業生有大量的工作機會,甚至連月薪數十萬美元的投行工作機會也不放在眼里,傳統的制造商要想讓學生留下深刻印象難度就更大了。 為了增強吸引力,企業招聘人員采取了各種手段:更早、更加頻繁地拜訪商學院、提高起薪、宣傳自己關注事業與家庭平衡的理念等等。不僅如此,一些企業還突破了舉辦校園演講和雞尾酒會的傳統模式,轉而嘗試網絡虛擬招聘。 “招聘畢業生真是太難,”咨詢公司的首席執行長格雷格·瑞夫說。“招聘人員必須具備不同以往的新技能。他們不再僅僅是那些旨在達成錄用意向的招聘活動的策劃者,還要能熟練掌握和運用現代技術和互聯網。”家用電器制造商惠而浦公司,目前不斷擴大高校招聘范圍,對于這些學校的學生,招聘人員在網上瀏覽簡歷,然后對最看好的學生進行30分鐘的電話面試,最后請那些被選中的學生到公司進行正式面試。 中國:就業不容樂觀 而在中國,MBA學生的就業卻不容樂觀,本地大學畢業的MBA學生被企業視為沒有操作經驗卻很脆弱的理想主義者。 某能源行業500強外資公司的招聘經理Linda 趙談到:“我們這里其實不需要剛從大學畢業的MBA,MBA學生通常期望迅速爬上塔尖,但是卻不具備完成基礎工作的能力。所以MBA畢業生來應聘的也都是銷售和市場部的初級職位,薪水和非MBA畢業生沒有任何差別。倒是公司鼓勵員工在擔任管理崗位后,去完成EMBA的教育以提升對商業管理的全面能力。” 總部在香港的亞洲工商管理學院招生主任Jacky Leung接受采訪時說:“我們在中國大陸地區將越來越多的力量投入到EMBA非學位教育而非MBA學位教育中,因為剛剛從本科畢業的大陸學生,他們的基礎教育質量參差不齊。而那些完成9個月EMBA密集學習后的經理人,我們從來不用擔心他們的就業,他們畢業后推薦的同事是我們主要的學生來源”。 |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 |
|
閱讀上一篇:中國MBA教育20年:重塑國內MBA教育反思熱潮 |
|
閱讀下一篇:下面沒有鏈接了 |
|
【育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 |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 |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