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課程  書店 學校  題庫 論壇  網校  地方分站: 北京 | 上海 | 鄭州 | 天津
報名咨詢熱線:010-51268840、51268841
城市規劃師網
  考試動態   報考指南   考試大綱 備考經驗  輔導課程   考試教材    城市規劃師考試論壇   網校課程
   城市規劃原理:輔導真題模擬題  城市規劃相關知識:輔導真題模擬題  管理與法規:輔導真題模擬題  城市規劃與實務:輔導真題模擬題

2011年城市規劃師城市規劃相關知識難點歸納(7)

作者:   發布時間:2011-02-14 08:47:16  來源:育路教育網
  • 文章正文
  • 網校課程
  • 資料下載
  • 圈子話題
  • 論壇

    為了迎接2011年城市規劃師考試,育路教育網小編特為大家整理了城市規劃師城市規劃相關知識難點歸納,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取得一個好的成績!

    2011年注冊城市規劃師考試輔導-難點歸納總結

    中部地區城市發展的道路選擇

    一、城市是中部地區經濟崛起的主體和核心

    中部地區指晉、贛、豫、鄂、湘、皖六個相鄰省份,地處中國內陸腹地,起著承東啟西、接南進北的作用。2004年溫家寶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明確提出“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戰略。2005年溫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對中部戰略思路進行了勾畫。2006年溫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積極促進中部地區崛起”變得分外明朗。“充分發揮中部區位、資源、產業和人才優勢,重點加強現代農業特別是糧食主產區商品糧基地建設,加強能源和重要原材料基地建設,加強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現代流通體系和現代市場體系建設。支持老工業基地振興和資源型城市轉型,建設現代裝備制造基地和高技術產業基地。增強中心城市輻射功能,帶動周邊地區發展。”

    “中部崛起”是我國繼特區建設、沿海開放、西部大開發和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改造之后的又一個區域發展戰略,如何在國家發展戰略西移的過程中迅速崛起,實現中部與西部的共同發展,是中部地區面臨的嚴峻考驗。城市是區域經濟的主體和核心,區域經濟的發展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區域內城市經濟的發展,因而筆者認為,中部地區能否抓住機遇,跳出“中部塌陷”的泥潭,中部六省區的大中城市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通過對中部地區的城市經營進行論證和分析,試圖找到一條有中部特色的城市經營道路,最終實現中部地區經濟的整體飛躍,實現中西部地區以及全國經濟的和諧和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二、中部地區六省區城市的戰略地位

    總體來看,中部地區六省區的城市經濟處于全國經濟總體水平的中間水平,落后于東部地區而優于西部地區,經過建國五十多年和改革開放二十多年的發展,中部地區在全國已基本形成如下戰略地位:

    (一)全國重要的商品糧和飼料糧基地。中部地區的三江平原、黃淮平原、長江中游平原等,作為我國重要的商品糧和飼料糧基地,擔負著全國糧食品種調劑和需求量日益增大的飼料糧的供應任務。

    (二)全國重要的能源基地。中部地區有豐富的水電、煤炭和石油資源,河南、安徽、山西都是煤炭資源大省;中原油田、南陽油田和江漢油田等有著豐富的石油資源;三峽、葛洲壩、隔河巖、五強溪以及小浪底等則是我國重要的水電資源基地。

    (三)全國重要的重工業基地。中部地區以鋼鐵、汽車和重型機械等為主要產業,鋼鐵工業有武鋼、包鋼、太鋼和馬(鞍山)鋼等大型鋼廠;汽車工業有河南的宇通客車、江西的昌河、安徽的江淮汽車、湖北的東風汽車有限公司等汽車生產基地;重型機械廠有武重和洛重等。中部地區鋼鐵和汽車產量在全國的比重均超過了其生產總值在全國的比重,表明這兩種產品具有地區比較優勢。

    (四)全國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橋梁。中部地區以其居中的地位,在東西部間構筑相對公平的發展政策環境、建立彼此溝通的硬件條件和實現空間市場一體化,以及在南北間加強對外開放的交流、擴大先進技術和經營管理理念的傳播等方面,都具有獨特的東西互動、南北貫通的橋梁作用。

    (五)實現“國內經濟大循環”的重要基地。中部地區地處中部,同時具有一定的工業基礎條件,是建立內需型經濟,滿足國內市場需求的最佳地區。

    三、中部地區特色的城市經營道路

    (一)城市經營理論綜述。城市經營的理念自20世紀90年代在中國大陸提出后,立即得到了各級政府和有關專家的高度重視,成為21世紀城市政府和理論工作者的新課題。所謂城市經營,是指政府為主導、各城市經營主體共同參與的對城市公共資源進行配置的方式和行為,使城市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達到協調一致的整體優化,提高城市的經濟競爭力和綜合實力,使城市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最終目標。這里的城市公共資源包括城市土地、城市政府財政收入和預算外收入、城市政府擁有的國有資產。或者我們還可以把它劃分為:有形資源和無形資源。有形資源包括自然資源(土地、河流、山脈等)和城市基礎設施(道路、橋梁、市政公用設施等),無形資源包括城市形象、城市空間、品牌、冠名權等。

    (二)中部地區城市經營的總思路。中部地區進行城市經營,既要吸收借鑒東西部地區城市經營的成功經驗,又要深刻分析本地區實際、結合本地區特點,在明確區域經濟發展的優勢、劣勢的情況下,抓住發展機遇,利用政策優勢,充分發揮本區域的比較優勢,并能不斷地創造動態的比較優勢,力求從長遠角度建立城市、區域的核心競爭力,這是中部地區城市經營的總體思路。

    筆者在這里強調,中部地區在城市經營過程中一定要注重城市核心競爭力的形成,這是城市參與競爭的有力武器,也是城市經濟帶動周邊區域經濟的核心競爭優勢。同時,任何競爭優勢一旦形成并不代表著永遠的優勢,在競爭中時刻保持動態的競爭觀念,在不斷打破舊的競爭優勢的過程中獲得新的競爭優勢,這才是城市經營的終極目的。因而,動態競爭優勢的獲得和維持是中部地區城市經營在中部崛起戰略中必須堅持的指導思想。此外,中部城市應該主動將自己納入到中部經濟體系當中,本著競爭合作的思想參與中部地區經濟崛起的大角逐。各個城市應該充分發揮各自的比較優勢,做好城市間的分工合作,只有當中部地區城市以城市群或城市圈、城市帶的身份出現在競爭舞臺上的時候,才會更具競爭實力,實現城市多贏的局面。

    (三)中部地區特色的城市經營道路。中部地區特色的城市經營道路,是指中部地區城市的經營不能全盤照搬東部、西部地區城市的成功經營模式,應該借鑒其他城市經營的經驗教訓,逐步摸索出一條適合中部城市實際情況的城市經營道路。中部地區的城市經濟、資源、文化、人口、享有的政策、生態環境等等都不同于東西部地區,城市經營的道路勢必會有其特色。筆者將以中部六省區為經濟整體,具體探討中部地區城市經營的道路選擇。

    1.中部地區城市土地的“規范化經營”道路。土地經營就是政府用市場的眼光看待國有土地,通過運用市場機制和市場規律,最大限度地優化配置土地資源、資產,實現土地的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的最大化。我國《土地管理法》規定:“城市市區的土地屬于國家所有,國家所有土地的所有權由國務院代表國家行使”。法律還規定“國務院主要行使土地收益的分配權和土地的最終處置權,其他權能通過法律授予地方人民政府,主要是市縣人民政府”。可見,政府在城市土地經營中處于支配地位,即具有土地財產管理和行政管理雙重職權,土地使用者在對土地行使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力時,受到政府行政權的限制。

    中部地區依靠全國10.7%的土地,承載了全國28.1%的人口,如何在城市土地經營的過程中摸索出一條符合中部地區實際的道路,是中部各地方政府攜手實現中部崛起的重要議題之一。中部地區城市土地經營雖然已經有所實踐,但盲目模仿其他地區土地經營的方式、大量開發和濫用土地資源等現象極其嚴重,城市政府要想扭轉這種局面,必須以制度作為限制,以法律作為約束。

    中部地區經濟發展滯后于全國經濟平均水平,城市化程度也相對落后,然而,這種現狀也反映出中部地區有更大的開發潛力、有更多可用的土地資源,這一“可開發土地資源”的比較優勢是中部地區在城市土地經營中獲勝的關鍵,只有合理地收購、儲備、規劃、開發、出售現有土地資源,最大化土地收益,才會為城市經濟帶來持續發展的原動力。政府在整個經營過程當中應該做好各項協調工作,并力求以規章制度作為執行標準,珍惜每一寸土地,合理配置每一份資源。規范化的城市土地經營道路勢必會為中部地區帶來更多的城市發展、建設的資金,從而為城市經濟注入活水之源。

    2.中部地區城市資源的“綠色、生態城市經營”道路。中部地區豐富的自然資源提供了經濟發展的動力,也天然地確定了城市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邊界。自然資源與環境的可持續性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基礎。隨著城市化和城市經營水平的不斷提升,中部地區資源與環境的矛盾日漸凸顯,資源在短時期內被大量開發和濫采,環境迅速惡化,人們的生存受到嚴重威脅,社會經濟活動已嚴重超過自然生態系統的承載能力,中部地區部分城市已成為我國生態環境最為惡劣的城市,甚至成了世界級的環境污染區。如何擺脫此種困境,關鍵在于如何看待和處理經濟發展與自然環境的關系。

    從經濟學角度講,自然才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最大資本,而對自然資源的保護必會蘊藏著巨大商機。當科技回到自然,當生產和經營回到自然,當經濟回到自然,一條新的歷史軌跡即將隱隱浮現。筆者認為,中部地區必須走出原有的資源經營困境,面臨不能再生的自然資源優勢,我們必須在此基礎上打造出新的競爭優勢,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經濟發展不能忽視環境建設,而應該強化綠色經營的環境意識,自然、環境、經濟發展的和諧才是真正的和諧。中部地區有著良好的先天自然生態系統和悠久的歷史文化積淀。山西省地處黃河以東,素有“表里山河”和“古代文化博物館”之美稱,大唐文化、古建文化、宗教文化、晉商文化深蘊其中;安徽省緊靠長江三角洲區,以徽商、徽雕、徽墨而彰顯人文薈萃;江西省位于長江中下游交接處的南岸,史稱“吳頭楚尾、粵戶閩庭”;河南省位于黃河中下游,因乃九州中心,而有“中州”、“中原”之稱;湖北省地處長江中游的洞庭湖以北,素稱之“魚米之鄉”、“千湖之省”;湖南省屬長江中下游開放開發帶,向有“人文湘楚,山水湖南”之稱。大力發展旅游、文化產業是中部經濟崛起的必由之路,抓住發展機遇,傳承歷史,彰顯特色,把城市建設成為資源高效利用、環境和諧、經濟高效、發展持續的生態區和社會——自然——經濟以及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人類居住區,這是中部經濟保持永久競爭優勢的核心。

    3.中部地區城市產業經營的“循環經濟”道路。城市產業經營是通過大力發展工業名牌,形成以名牌企業集團為支柱的工業體系,來提升城市知名度的一種經營模式。中部地區優勢產業主要集中在煤炭采選業、有色金屬采選業、黑色金屬采選業等能源原材料采選業以及能源原材料的后續加工產業領域,這些產業在生產過程中往往存在比較普遍的高消耗、高排放特點。中部地區崛起,在當前一段時期內還要在很大程度上發揮能源原材料產業的優勢,不斷將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這就需要中部地區在發展這些產業的過程中,正確處理好資源開發與環境破壞以及資源枯竭之間的關系以及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

    筆者認為,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是中部地區城市產業經營的必由之路。循環經濟是一種以資源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為核心,以“三R”為原則(即減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再循環Recycle);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為基本特征;以生態產業鏈為發展載體;以清潔生產為重要手段,實現物質資源的有效利用和經濟與生態的可持續發展“。而中部地區恰恰面臨資源與環境、經濟發展與生態的矛盾沖突,只有在加速經濟轉型的同時,實現資源節約化、循環利用、集約化生產的經濟增長方式,變”有水快流“為”細水長流“,才能真正實現城市發展的循環經濟。與此同時,中部地區城市作為資源型城市,在經濟轉型過程中還要將城市建設、產業優化、老工業基地的改造結合起來,延伸產業鏈條,促進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的轉變,發展接續產業,積極培育具有發展潛力的特色農業、高新技術產業、旅游文化等替代產業,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進而推進城市經濟轉型。

 

課程名稱 精講班 考題預測班 在線報名
課時 學費 試聽 課時 學費 試聽
《城市規劃原理》 28 ¥200 試聽 10 ¥100 試聽
《城市規劃相關知識》 40 ¥200 試聽 10 ¥100 試聽
《城市規劃管理與法規》 40 ¥200 試聽 10 ¥100 試聽
《城市規劃實務》 40 ¥200 試聽 10 ¥100 試聽

城市規劃師考試輔導優惠套餐方案:
1、任報一科,新學員200元,老學員180元;
2、同時任報兩科,新學員400元,老學員360元;
3、同時任報三科,新學員540元,老學員480元。

以下網友留言只代表網友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 立即發表評論
提交評論后,請及時刷新頁面!               [回復本貼]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 匿名發表
城市規劃師最新熱貼: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
閱讀下一篇:下面沒有鏈接了
【育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課程咨詢電話:010-51294794
報考直通車
 
·考試簡介:城市規劃師是指經全國統一考試合格,取
得《城市規劃師執業資格證書》并經注冊登記后,從事
城市規劃業務工作的專業技術人員。
·考試時間:2010年10月23、24日。
·考試科目:城市規劃原理、城市規劃管理與法規、城市規劃相關知識、城市規劃實務。
                       MORE>>
                       MORE>>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亚洲乱亚洲中文字幕 | 狠狠88综合久久久久综合网 | 日本免费不卡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伊人大蕉香中文字幕青青 | 日韩国产欧美丝袜在线 | 久久五月丁香激情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