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收入分配問題

來源:育路教育網發布時間:2011-03-26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公務員輔導咨詢

匯集公務員培訓權威機構,權威解答公務員考試相關問題

zaixuanzixun

    新疆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收入分配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分配體制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市場因素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由以前的勞動作為唯一的分配要素轉變為各種生產要素都參與分配;由以前的政府主導型分配轉變為市場主導型。在我國舊的分配體制被打破的同時,新的分配體制尚未建立起來,產生了一系列問題,如收入差距過大的問題、壟斷行業收入過高的問題、公務員收入分配不規范問題、農民工收入過低的問題等。深入研究和盡快解決這些問題對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問題綜述——關于我國居民的收入差距問題

    1.居民總體收入差距呈現快速擴大的趨勢。衡量居民收入總體差距擴大的指標主要有基尼系數、實際收入和金融資產等。從基尼系數來看,據國家統計局的測算,改革開放之初的1978年我國農村居民的基尼系數大致為0.21~0.24,城市居民的基尼系數大致為0.16~0.18,說明當時我國居民的收入分配基本上呈現一種平均主義的趨向。目前我國城鄉居民的綜合基尼系數已經達到0.45,而且從居民收入差距的變動曲線來看,仍將呈現繼續擴大的趨勢。從居民實際收入來看,一方面,我國有相當多的農村貧困人口,到2005年底,我國仍然有2350萬農村貧困人口沒有脫貧,基本上處于絕對貧困的行列。依靠各種救濟生活的城市居民大約有2000多萬人。這就表明,我國城鄉絕對貧困人口有4300多萬以上。另一方面,改革開放之后,一部分地區和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我國已經涌現出了相當多的百萬富翁和千萬富翁,億萬富翁也已經出現。可見,實際收入出現了擴大的趨勢。從居民金融資產來看,也出現了擴大的趨勢。我國城鄉居民的人民幣儲蓄存款已經突破了15萬億元的大關,但分布是不均等的,少數高收入者掌握了大部分存款。除此而外,債券和股票也被少數高收入者所掌握

    2.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日趨擴大。改革開放之后,我國城鄉居民的可統計的收入差距經歷了縮小、擴大、再縮小、再擴大四個階段。1997年之后,城鄉居民的收入差距進入改革開放之后的第2輪擴張期。2003年我國城鄉居民可統計的收入差距進一步擴大到3.23倍,2004年和2005年雖然有所下降,但仍然維持在3.20倍的高位上。如果加上城市居民享受到的各種補貼和福利,城鄉居民的實際收入差距要更大。

    3.區域之間以及區域內部居民的收入差距擴大。改革開放之后,我國各地區居民的收入都有了較大幅度的增長,但東部地區居民收入增長最快,中部地區次之,西部地區最慢。到2005年底,我國上海城鎮居民家庭每人全年可支配收入達到18645元,是全國最高的地區;而最低的新疆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全年可支配收入只有7990元。在區域之間收入差距擴大的同時,區域內部的收入差距也在擴大,而且落后地區的收入差距要大于發達地區的收入差距。

    4.行業之間的收入差距擴大。行業之間收入差距擴大主要表現為當前我國有些壟斷行業收入分配過分向個人傾斜,使行業之間的收入差距總體上呈擴大的趨勢。1978年我國最高行業和最低行業的工資比是1.38:1,2005年我國職工平均工資最高行業為最低行業的約5倍。

    收入分配領域的幾個突出問題

    一、 行業之間的收入差距擴大(少數壟斷行業收入分配過分向個人傾斜的問題)

    當前我國有些壟斷行業收入分配過分向個人傾斜,使行業之間的收入差距總體上呈擴大的趨勢。1978年我國最高收入行業和最低收入行業的工資比是1.38:1,2004年我國分細行業職工平均工資最高為最低的6.13倍高收入行業基本上集中在具有壟斷性的行業。我國的壟斷行業不是在自由競爭條件下通過改進技術、加強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擴大企業規模、提高產品的市場占有份額形成的,而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通過行政手段而形成的壟斷。有的壟斷行業利用行政壟斷地位獲得高額壟斷利潤,使得不同行業間、企業間的經濟效益偏離平等競爭條件下的行業平均利潤率。有的壟斷行業違背國家政策和法規濫發獎金和福利,職工收入與企業的經濟效益脫節,不能準確反映企業經營狀況、勞動貢獻和風險程度。這些部門或行業職工收入水平遠遠高于競爭條件下職工收入水平。導致一方面是企業乃至于全行業虧損,另一方面卻是職工收入的大幅度上漲的奇怪現象。行業之間的收入差距不是由行業之間的勞動生產率的差別造成的, 更多的是由行業的行政壟斷性質造成的。

    壟斷行業收入分配過分向個人傾斜,使職工收入更多地和行業性質有密切聯系,而與勞動生產率的關系顯得弱化,加大了行業之間的收入差距,加劇了社會收入分配不公;導致V侵蝕M,不僅影響了企業的再生產,而且直接削弱了國家的財政收入,弱化了國家的宏觀調控能力;由于家庭或個人的收入具有強烈的剛性,不利于職工分流,直接制約了部門或行業結構的調整和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

    原因:

    1。這些壟斷行業大多具有自然壟斷性質或者是關系國民生計的行業,具有很強的行政壟斷性,其利潤率水平偏離了競爭條件下的平均利潤率水平,形成高額壟斷利潤率,為收入分配過分向個人傾斜提供了物質基礎。

    2。我國的國有壟斷企業大多數尚未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缺乏自我約束和自我發展的機制和動力,為收入分配向個人傾斜提供了內部條件。

    3。國家對國有壟斷行業的工資外收入缺乏宏觀調控,使這些行業的收入分配處于失控狀態。

    對策:

    1.打破壟斷是治理壟斷行業收入分配問題的根本措施。壟斷行業可以憑借壟斷地位制定壟斷高價,獲得高額利潤進而提高該行業職工收入,引致行業之間收入差距過大乃至混亂。這就需要以打破壟斷為突破口,盡可能減少壟斷行業。除了極個別的涉及國家安全的行業需要保持國家所有國家經營以外,其他的競爭性領域都需要引入競爭。當然對涉及國家安全的行業也不是固定不變的,例如,汽車行業一度成為關系我國國民經濟命脈的產業,實行國家所有和國家經營,而現在汽車行業成為競爭性最激烈的行業之一。這里要特別注意的是有的壟斷性行業借涉及國家安全或關系國民經濟命脈阻止引入競爭,因為這里直接涉及到這些行業的切身利益。

    2.對于確實關系到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行業也需要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步伐,通過國有企業之間相互持股,構建多元的投資主體和全新的法人治理結構,真正形成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和自我發展的自我約束和自我發展的市場主體,通過企業制度約束分配。

    3.對于少數保留的壟斷行業,國家可以制定收入分配指導線。收入分配指導線可以是有彈性的,即收入分配在某一區域內;也可以制定最高指導線,即收入分配不能超過某一最高標準。

    4.對壟斷行業征收壟斷稅。壟斷性行業不同于一般的競爭性行業。在競爭性行業,通過競爭形成平均利潤率,而我國的壟斷性行業都具有行政壟斷的性質,憑借國家賦予的特有壟斷地位獲得超額利潤,這部分超額利潤不應該歸某個行業或企業,而應該通過征稅的方式收歸國家所有。

    5.加強對壟斷行業的監管。一是壟斷行業的收入分配要透明化,接受社會的監督;二是壟斷行業的收入分配要貨幣化,減少直至取消實物分配;三是壟斷行業的收入分配要規范化,減少和避免分配的隨意性。

    二、國家公務員的收入分配不規范問題

    1.制度內收入分配平均主義現象依然存在甚至相當嚴重。一方面,在現行的工資制度中,不同級別、同一級別的不同檔次之間工資差距過小。工資未能夠充分體現個人的職責和貢獻;另一方面,獎金和福利是按照平均分配的方式發放的,而且在收入中所占比例較大,進一步加劇了平均主義傾向。

    2.黨政機關工作人員工資外收入迅速增加。工資外收入有一部分是合理的,屬于對職工工資和額外勞動的補償。主要是不合理部分迅速增加,不少單位擅自提高獎金的發放標準,擴大范圍增大工資外的灰色收入。灰色收入主要來自“小金庫”和預算外資金。

    3.不同地區之間,同一個地區不同的部

    門之間,黨政機關工作人員收入差距懸殊。

    原因:

    一是在制度范圍內平均主義分配的存在,不利于調動廣大干部和職工的積極性,特別是不同級別之間和同一級別不同檔次之間收入差距過小,使職責、貢獻與收入相脫節,遇到風險就相互推諉,不負責任,降低了黨政機關的工作效率。

    二是灰色收入的存在增加了企業的負擔,分散了政府機關的精力,甚至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小單位”的創收上,滋長了不正之風和腐敗行為,敗壞了黨風和政風,引起社會的不滿。

    三是地區之間和同一地區的不同部門之間收入差距過大導致機關工作人員心理上的不平衡。

    對策:

    一是要大幅度提高公務員的工資。目前我國公務員收入明顯低于社會其他許多行業職工的收入,不利于高素質人才進入公務員隊伍,不利于公務員隊伍的穩定,也為不少行政機關進行或明或暗的創收提供的借口。因此要全面地大幅度地提高公務員的收入,由目前的處于社會各行業的中等偏下提高到中等偏上水平。

    二是要按照公務員的職責和貢獻與收入掛鉤的原則,打破公務員收入的平均主義分配狀況,適當拉開收入差距。

    三是規范公務員的工資外收入,除了必要的獎金津貼以外,其他全部進入工資序列,同時取消實物分配,將實物分配貨幣化。

    四是將必須保留的行政性收費,實行收支兩條線,上繳國庫,不能作為本單位的帳外資金實行體外循環。

    三、農民工收入過低問題

    第一,工資率低。由于農民工勞動時間長,加班加點和犧牲節假日已經成為不少企業的所謂“正,F象”,導致實際的工資率非常低。

    第二,收入水平低。農民工在城市從事著又苦又累的工作,但收入水平非常低,據調查,各地農民工的收入大約只能相當于本地城市職工平均收入的五分之一至三分之一,如果把城市居民享受的隱性收入也算進來,農民工的收入水平會更低。

    第三,農民工沒有社會保障,一旦遇到風險,則完全由自己承擔。

    第四,農民工收入缺乏正常的增長機制。

    第五,農民工的收入沒有保障,欠資問題相當突出。

    原因:

    一是農民工供給嚴重大于需求,致使勞動力價格降低。

    二是農民工的技術素質低,大多數從事的是低技術工作,勞動生產率相對較低。

    三是對農民工的歧視政策,如城市職工可以享受社會保險而農民工卻享受不到。

    四是用人單位與農民工貫徹執行《勞動法》不力,執法部門監管不到位。

    對策:

    第一,提高農民工素質,特別是加強對農民工職業教育的訓練。因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一個人的收入水平與接受的文化技術教育水平基本上成正比,要提高他們的收入,基本的前提條件就是提高其技能。

    第二,嚴格執行《勞動法》,執行每天8小時工作制和每周40小時工作制,加班加點要按照法律規定支付報酬,提高其工資率,嚴禁拖欠農民工工資。

    第三,不斷提高各個地區的最低工資標準。目前我國各低的最低工資標準過低,形同虛設,不能有效地保護農民工的利益。

    第四,盡快建立適合于農民工的社會保障體系,確保農民工的各項權益。

    第五,要根據行業、部門和地區特點,成立農民工工會,通過工會組織維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

    第六,要依據經濟發展狀況,通過政府干預,形成正常的收入增長機制。

    第七,農民工必須與用人單位簽定勞動合同。

    四、城鄉、區域間收入分配問題

    1.地區收入差距

    從改革開放剛開始的1981年到1995年的14年間,東、中、西部的城鎮居民收入都有了大幅度的增長,但相比的差距也在不斷擴大。1995年,東、中、西部地區城鎮居民人均生活費收入比1981年分別增長10.2倍,5.2倍和5.6倍,東部地區增幅遠遠高于中、西部地區,設中部地區居民收入為1,則三個地區居民收入之比由1.1∶1∶1.1擴大到了2.1∶1∶1.2,可見,差距確實在不斷拉大。

    2.城鄉收入差距

    改革開放以來,農民的人均純收入由1978年的133.6元提高到1998年的2162元,增長了16.2倍。城鎮居民人均生活費收入由1978年的343.4元提高到1998年的5425元,增長了15.8倍。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在1984年以前呈逐步縮。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育路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精彩專題

更多>>

全方位公考復習攻略

更多>>

公考交流

進入論壇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日本乱码伦十八在线观看 | 日本高清激情乱一区二区 |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天堂网 | 亚洲成aV人片在线不卡 | 亚洲欧美日韩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 在线人成视频播放午夜福利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