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首批“農民工公務員”從“過客”到“主人”的華麗轉身
來源:發布時間:2011-09-05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成為一名公務員,不僅意味著擁有一份體面的工作,更意味著漂泊的心終于有了安放之所。這種極具轉折意義的感覺,對“農民工公務員”而言尤為強烈。發端于2010年的廣東公務員招考制度創新,讓“南漂”在南粵的外來務工人員又多一條真正融入城市的通道,自此考公務員也不再是大學畢業生的專利。去年秋,我市農民工劉紀剛、姚宇濤和何川受惠于這種制度探索,成功實現從農民工到公務員的華麗轉身。近一年過去了,這三名首批“農民工公務員”的經歷和體會又給我們帶來怎樣的思索?
機遇
機會總是垂青有準備的人
城市的大門為進取者敞開
要準確界定,劉紀剛、姚宇濤和何川這三個年輕人都不能算傳統意義上的農民工。擁有本科學歷,甚至出身名牌大學,收入不低,完全應列入城市白領階層。但沒有城市戶口,始終處于一種漂泊狀態,他們認為自己頂多只能算是個懷揣著大學文聘的農民工。三人坦言,報考公務員,名和利的因素或許不能完全撇清,但想真正融入這座城市才是最主要的原因。
“對外來工而言,通往城市的道路雖然仍顯狹窄,但只要你不斷進取,總會有機會”,三人中經歷最為曲折的姚宇濤這樣感言。
2001年,姚宇濤從河南洛陽師范學院專科畢業,學的是計算機應用專業。姚宇濤深知學歷有局限,到外“撈”世界并非易事,于是就在當地的洛陽市政工程公司謀到了一份工作。2003年,姚宇濤所在公司經營每況愈下,連工資都發不了,他義無反顧地來到了珠海。
“工資只有幾百塊,我就當自己是學徒,關鍵是公司管吃管住。”剛來珠海時,渴望工作的姚宇濤對收入沒有任何要求,從而順利地在香洲一家小型軟件公司落了腳。明白自己知識的欠缺,姚宇濤完全將工作當做了學習。與此同時,他還花6000多元報了一個IT培訓班,白天在公司拼命工作,晚上就在培訓班上拼命“充電”。
一年多后,帶著在珠海的所學和幾個有含金量的證書,姚宇濤成功跳到我市一家知名軟件企業。從軟件測試到項目經理再到系統分析師,姚宇濤通過一步一個腳印的努力,為自己打拼出了一片愈加明朗的天空。
2008年,為了更好地開展業務,他考了會計證,還報了珠海電大的專升本學習班,攻讀工商管理專業。緊接著,軟件系統分析師等頗具分量的專業證書也一個個被他拿下。
2010年,經過7年的孜孜以求,那個怯生生的打工仔已經成了深受公司器重的白領。而就在此時,姚宇濤老家所在的那家公司經過改制,又承攬到新的業務,希望他回去工作。“這時我已經結婚,雖然在珠海的工作已經不錯,但總感覺不穩定,還是想回去”。彼時,廣州和深圳的外來工積分入戶政策已經公布,而珠海卻仍未放出準確消息。政策久等不出,三十而立的姚宇濤感覺不能再這么“漂”著了,滿腹糾結地打道回府。
“老東家”的情況讓姚宇濤再次陷入失望。在家休整一個月后,他還是回到了珠海,并順利地找到了一份工作。
機會總是垂青有準備的人。返回珠海沒多久,從外來工中招考公務員的政策讓姚宇濤在迷茫中看到了曙光,并最終通過這種意想不到的方式叩開了城市之門。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