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監理師考試理論與法規精講58
來源:育路教育網發布時間:2011-09-06 17:32:11
第一節 目標控制概述
第三章建設工程目標控制
內容提要
一、控制流程及其基本環節
二、控制類型
三、目標控制的前提工作
四、建設工程三大目標之間的關系
五、建設工程目標的確定
六、建設工程目標的分解
七、建設工程投資、進度、質量控制的含義
八、建設工程設計和施工階段的特點
九、建設工程目標控制的任務和措施
大綱要求
了解:建設工程目標的分解;建設工程設計和施工階段的特點。
熟悉:控制程序及其基本環節;目標控制的前提工作;建設工程目標的確定;建設工程目標控制的任務和措施。
掌握:控制類型;建設工程質量、投資、進度目標控制的內容及相互之間的關系。
第一節目標控制概述
控制通常是指管理人員按計劃標準來衡量所取得的成果,糾正所發生的偏差,使目標和計劃得以實現的管理活動。
一、控制流程及其基本環節(熟悉)
(一)控制流程
見P60圖3-1.
收集實際數據,將實際與目標和計劃進行比較;
偏差分析;
采取糾正措施,或改變投入,或修改計劃。
按照動態控制原理,控制流程是一個不斷循環的過程,直至工程建成交付使用,因而建設工程的目標控制是一個有限循環過程。
控制表現為周期性的循環過程。通常,在建設工程監理的實踐中,投資控制、進度控制和常規質量控制問題的控制周期按周或月計,而嚴重的工程質量問題和事故,則需要及時加以控制。
建設工程目標控制系統本身的狀態和外部環境不斷變化,目標控制人員的認識、控制能力和水平也不斷提高,所以目標控制也可能包含著對已采取的目標控制措施的調整或控制。
(二)控制流程的基本環節
控制流程可以進一步抽象為投入、轉換、反饋、對比、糾正五個基本環節。
1.投入
控制流程的每一循環始于投入。對于建設工程的目標控制流程來說,投入首先涉及到的是傳統的生產要素,包括人力(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工人)、建筑材料、工程設備、施工機具、資金等;此外還包括施工方法、信息等。要使計劃能夠正常實施并達到預定的目標,就應當保證將質量、數量符合計劃要求的資源按規定時間和地點投入到建設工程實施過程中去。
建設工程實施過程中投入的生產要素包括()。
A.工程設備
B.設計圖紙
C.目標控制措施
D.施工方法
E.信息
答案:ADE
2.轉換
所謂轉換,是指由投入到產出的轉換過程,如建設工程的建造過程,設備購置等活動。轉換過程,通常表現為勞動力(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工人)運用勞動資料(如施工機具)將勞動對象(如建筑材料、工程設備等)轉變為預定的產出品,如設計圖紙、分項工程、分部工程、單位工程、單項工程,最終輸出完整的建設工程。
在轉換過程中,計劃的運行往往受到來自外部環境和內部系統的多因素干擾,從而造成實際狀況偏離預定的目標和計劃。同時,由于計劃本身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問題,從而造成實際輸出與計劃輸出之間發生偏差。
轉換過程中的控制工作是實現有效控制的重要工作。監理工程師應當跟蹤了解工程進展情況,掌握第一手資料,為分析偏差原因、確定糾偏措施提供依據;同時,對于可以及時解決的問題,應及時采取糾偏措施,避免“積重難返”。
3.反饋
控制部門和控制人員需要全面、及時、準確地了解計劃的執行情況及其結果,而這就需要通過反饋信息來實現。
反饋信息包括工程實際狀況、環境變化等信息,如投資、進度、質量的實際狀況,現場條件,合同履行條件,經濟、法律環境變化等。控制部門和人員需要什么信息,取決于監理工作的需要以及工程的具體情況。為了使整個控制過程流暢地進行,需要設計信息反饋系統,預先確定反饋信息的內容、形式、來源、傳遞等,使每個控制部門和人員都能及時獲得他們所需要的信息。
信息反饋方式可以分為正式和非正式兩種。正式信息反饋是指書面的工程狀況報告之類的信息,它是控制過程中應當采用的主要反饋方式;非正式信息反饋主要指口頭方式,如口頭指令,口頭反映的工程實施情況,對非正式信息反饋也應當予以足夠的重視。非正式信息反饋應當適時轉化為正式信息反饋,才能更好地發揮其對控制的作用。
下列關于控制流程“反饋”環節的表述中,正確的是()。
A.反饋信息僅限于工程的投資、進度、質量信息
B.控制部門需要什么信息,取決于監理工作的需要以及工程的具體情況
C.反饋環節是投入與轉換之間的環節
D.為了使整個控制過程流暢地進行,需要設計信息反饋系統
E.非正式信息反饋應當適時轉化為正式信息反饋
答案:BDE
4.對比
對比是將目標的實際值與計劃值進行比較,以確定是否發生偏離。目標的實際值來源于反饋信息。在對比工作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1)明確目標實際值與計劃值的內涵。從目標形成的時間來看,在前者為計劃值,在后者為實際值。書中P62以投資目標為例。
(2)合理選擇比較的對象。在實際工作中,最為常見的是相鄰兩種目標值之間的比較。在許多建設工程中,我國業主往往以批準的設計概算作為投資控制的總目標,這時,合同價與設計概算、結算價與設計概算的比較也是必要的。另外,結算價以外各種投資值之間的比較都是一次性的,而結算價與合同價(或設計概算)的比較則是經常性的,一般是定期(如每月)比較。
(3)建立目標實際值與計劃值之間的對應關系。建設工程的各項目標都要進行適當的分解,目標的計劃值分解較粗,目標的實際值分解較細。要求目標的分解深度、細度可以不同,但分解的原則、方法必須相同,從而可以在較粗的層次上進行目標實際值與計劃值的比較。
(4)確定衡量目標偏離的標準。要正確判斷某一目標是否發生偏差,就要預先確定衡量目標偏離的標準。
5.糾正(糾偏)
根據偏差的具體情況,可以分為以下3種情況進行糾偏:
(1)直接糾偏。所謂直接糾偏,是指在輕度偏離的情況下,不改變原定目標的計劃值,基本不改變原定的實施計劃,在下一個控制周期內,使目標的實際值控制在計劃值范圍內。例如,某建設工程某月的實際進度比計劃進度拖延了一、二天,則在下個月中適當增加人力、施工機械的投入量即可使實際進度恢復到計劃狀態。
(2)不改變總目標的計劃值,調整后期實施計劃。這是在中度偏離情況下所采取的對策。舉例見P63.
(3)重新確定目標的計劃值,并據此重新制定實施計劃。這是在重度偏離情況下所采取的對策。
只要目標的實際值與計劃值有差異,就發生了偏差。糾偏一般是針對正偏差(實際值大于計劃值)而言,如投資增加、工期拖延。出現負偏差不會采取糾偏措施,但是要仔細分析其原因,排除假象;對于確實的負偏差情況,認真總結經驗,擴大其應用范圍,更好地發揮其在目標控制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