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公務員行測四大命題特點精講(二)
來源:中公教育發布時間:2011-11-01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題型題量組合變化,基礎題型穩定不變
由表2我們可知,近年來國考總題量的發展軌跡是“變化(135→140)—穩定(140)—變化(140→135)”,各版塊內部的題型題量不斷組合變化。試題結合公務員工作實際,突出命題的能力導向,根據考試目的、報考群體情況,在題型、數量、難度等方面進行組合。2011年行測分A、B卷,題目一樣,題型順序和選項順序不盡相同,但基礎題型卻都為片段閱讀、邏輯填空、數學運算、數字推理、類比推理、定義判斷、邏輯判斷、圖形推理、常識判斷、資料分析等。
表3 國考行測題型題量組合變化表
2011年 |
2010年 |
2009年 |
|||
言語理解與表達(40) |
邏輯填空(20) |
言語理解與表達(40) |
選詞填空(20) |
言語理解與表達(40) |
選詞填空(20) |
片段閱讀(20) |
片段閱讀(20) |
片段閱讀(20) |
|||
數量關系(15) |
數學運算(15) |
數量關系(15) |
數字推理(5) |
判斷推理(35) |
圖形推理(5) |
數學運算(10) |
定義判斷(10) |
||||
判斷推理(40) |
圖形推理(10) |
判斷推理(35) |
圖形推理(10) |
類比推理(10) |
|
定義判斷(10) |
定義判斷(10) |
邏輯判斷(10) |
|||
類比推理(10) |
類比推理(5) |
數量關系(20) |
數字推理(5) |
||
邏輯判斷(10) |
邏輯判斷(10) |
數學運算(15) |
言語理解與表達在2007年后題量穩定在了40道,同年開始出現選詞填空,題量與片段閱讀各占一半。位置是片段閱讀在前,選詞填空在后。2008年與2007年考查情況一致。2009年開始選詞填空置于片段閱讀前。
數量關系最顯著的變化是2011年數字推理缺席考試。
判斷推理這一快板題量組合變化最明顯。2009、2010年的總題量均為35道,題型順序均為圖形推理、定義判斷、類比推理、邏輯判斷,題量分配分別是5、10、10、10和10、10、5、10。2011年總題量為40道,各個題型平均分配總題量。
常識判讀最主要的變化是近年來突出對國情社情的考查。
題型題量組合變化的目的是為了優化試卷題型題量比例,進一步提高區分度。2011年題量由140減少到135題,取消了數字推理題型。同時,數學運算增加了5道,資料分析題量由25題減少到15題,判斷推理中類比推理由5題增加為10題。2010、2011兩年大規模調整題型題量,體現了命題人對提高試題區分度的不斷探索和研究。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