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考試:行測標準試題解析(19)
來源:華圖教育發布時間:2011-11-10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21. 高薪養廉并不適合于政府官員,至少在中國如此,經濟水平跟不上,貧富差距不宜拉大都是原因,而且單純從邏輯上講也是行不通的,我們給公務員的定位是“公仆”,是大家選出來的希望他能為廣大人民服務的人,而其本人也認可這種選擇,那么有什么理由讓主人為仆人的服務行為外的不廉潔而額外買單?服務要基于誠信,我們不能讓經濟手段來防止人不誠信,那是一種道德的淪喪,我們完全有理由用法律、秩序的手段去控制,又何必用金錢來收買?也不必大談公務員需要養家糊口,既然選擇了這條道路,就必須讓渡一部分權利,公務員職位的穩定正是與其經濟水平的低下相平衡的,否則何以言“公正”?
以下哪項最適合作該段文章的標題( )。
A. 高薪養廉淺析B. 如何看待高薪養廉
C. 高薪養廉的局限性D. 反對高薪養廉
22.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一名斷在封建社會的中國是適用的,原因在于另一著名規律: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雖然從整個封建史來看,統一是主流,分裂動亂是例外,但分裂的存在是必然的,也是整個封建國家政治機構所無法克服的。由于自然經濟是社會的主流經濟形態,那么跟自然經濟息息相關的農業生產就成為左右各地發展水平的重要因素,但顯然,各地由于各種因素的限制,農業的發展并不平衡,由此產生的地方離心力在“盛世”過后總是積聚膨脹;而且,由于較早確立了土地買賣自由制度,導致土地兼并嚴重,一方面農民失去土地而揭竿而起,另一方面地方豪強有實力對抗中央,國家的動亂分裂也就在所難免,所以南北朝、五代十國等等的出現都不是偶然,而是必然的。當各種勢力重新徹底整合、洗牌、淘漉之后,在人心所向下,一個統一的、嶄新的國家又一次屹立于東方大地。
以下哪一選項符合本段作者意思?( )
A. 自然經濟的存在決定了中國整個封建社會都無法擺脫國家分裂與動亂
B. 地方離心力的產生在文中包括自然經濟下的農業發展不平衡、土地兼并下的農民起義及地方實力派的興起
C. 農業文明是導致中國古代分合無常的根本因素,土地自由買賣則是重要因素
D. 當動亂過后,舊有勢力被摧毀,新勢力誕生,統治力量、秩序重新構造,國家也就再次統一和充滿活力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