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論熱點:湖北公務員平時考核與獎懲掛鉤
來源:育路教育網發布時間:2011-11-04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考核指標體系自行建立
《平時考核意見》在指導思想和意見中指出,加強公務員平時考核工作,是建立完善激勵約束機制的重要途徑,通過合理使用平時考核結果,建立獎優懲劣機制,充分發揮考核工作的導向作用,可有效解決“干好干差一個樣”、“大鍋飯”的問題。
按照《平時考核意見》的規定,平時考核將與公務員日常管理、年度考核及個人獎懲實現“三掛鉤”。
對此,徐銀華教授指出,平時考核結果的“三掛鉤”,進行月度、季度考核,可以實現對公務員管理的精細化,解決“大鍋飯”問題。
通觀整個《平時考核意見》,分別對平時考核的意義、原則、內容、程序和方法、結果使用力度作出規定。對于“考核指標體系”建設,則有很大的自由度,要求各地各部門根據不同層次、不同類型、不同崗位公務員的特點自行建立。
徐銀華教授介紹說,公務員考核一直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難就難在考核標準難以量化,而且有些工作也不是一個人能夠完成的,比如布置準備一個會議往往都需要團隊協作。
“做好平時考核工作,有一個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具體公務員的崗位職責必須非常明確、明晰化,不然有人閑死、有人忙死的現象不會消失。”徐銀華指出。
采訪中有公務員表示,考核指標過于細致,反而不利于工作效果,畢竟有些工作沒有辦法量化的,存在職能交叉的地方不可能從工作效果反推工作態度與能力等。
應增加群眾滿意度評估
《平時考核意見》還規定了日常業績登記制度、差錯登記制度和平時考核臺賬進行個人記實、由領導每季度進行一次定性或定量評鑒等考核的程序與方法。
在肯定日常記錄有助于增加平時考核準確性之余,徐銀華建議,對“德”、“廉”這種不易量化的公務員考核指標,可以在平時考核中增加對同事尤其是社會服務對象的走訪調研,增加考核的開放性與民主性。
“比如,可以以服務對象送了幾幅錦旗、在社會上違章記錄多不多、見義勇為次數等方面進行量化考察。”徐銀華說。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