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考申論熱點分析:網絡,讓慈善之舉更便捷
來源:中公教育發布時間:2011-11-07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點擊“免費午餐”在網上的店鋪,選擇一款價值3元的虛擬愛心產品,再點擊交款、確認,前后用時不到3分鐘,一份善款便打到了“免費午餐”公益活動的官方賬戶上,而僅僅這3元錢,已經可以保證一個學生中午的餐桌上有一碗米飯、一個雞蛋和一個菜……
近年來,像“免費午餐”這樣的網絡公益活動層出不窮,憑借自身簡單、快捷、方便、透明等特點,這種自下而上的慈善模式,集點滴之愛,捐綿薄之力,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網民參與其中,形成一股龐大而持久的公益力量。
“微公益” 一呼百應
2011年4月,中國社會福利教育基金會免費午餐基金、鳳凰周刊和新浪微博聯合發起了一項名為“免費午餐”的公益活動,旨在倡議每天捐贈三元錢,為貧困學童提供免費午餐,讓孩子們免于饑餓,專心學習。
借助微博這一平臺和傳統媒體全方位的宣傳,“免費午餐”這一活動迅速得到了網民的積極響應,公募24小時后,就收到了4.6萬元的善款。在3天內,捐款突破5萬元。到今年9月,在不到半年的時間里,活動籌款近1700萬元,并擴展至貴州、湖北、湖南、四川、河南等九個省份,86所中小學的一萬多個孩子吃到了美味又營養的午餐。
“免費午餐”的發起人鄧飛認為,網絡特別是微博這個平臺高效便捷,能夠讓一份愛心迅速發芽成長,最后開花結果。“社會上很多人都有愛心,應該有更快捷的平臺把愛心之舉組織起來,微博恰好填補了這個空白。不僅如此,在微博上我們還實現了資金和物資的調度、整合。”鄧飛說。
“微力量” 細水長流
2011年7月13日,“免費午餐”在線公益店正式啟動。公益店店長廖羽翎介紹,網友們除了可以在公益店購買虛擬商品,還可以義拍明星捐出的物品。該店目前已經收到了500余件明星藝人捐贈的物品。
記者在公益店的網站上看到,從價值三元的“免費午餐”愛心捐助到價值百元的“公益徽章”“公益T恤衫”,再到明星們的手表、衣物、書籍,如同網上購物一樣,捐助者只要完成幾個簡單的交易步驟,就能實現一次在線捐助。
網絡電子商務平臺為網友行善提供了很大便利,使公益善舉逐漸成為了人們的一種生活習慣。雖然大多數捐助只是三元這樣的小數目,但記者從網友們的留言中發現,很多買“午餐”的人已經為自己制定了目標,決定要按天或按周、按月堅持不懈地捐款。
“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來自網上的種種“微力量”改變了傳統觀念中的“達則兼濟天下”,讓慈善行為成為了“草根”階層的道德競賽。而當捐助者發現自己的三元錢正在一點點改變一個孩子的命運時,源自內心的成就感和快樂讓更多人義無反顧地堅持著自己的這份慈善之舉。
正如網友“lilyyu12345”所說:“錢雖不多,貴在堅持,我會堅持的,讓孩子們能吃飽肚子,好好學習,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微監督” 錙銖必較
大肉13斤,每斤15元,共195元;大米35斤,每斤2.38元,共83.3元;豆腐8.25斤,共15元;油鹽20元;調料12元;電16.2元;木柴10元;面粉1斤,1.4元;蘿卜4斤,20元;大蔥2斤,2.2元;洗潔劑2元。合計377.1元,就餐148人,平均每人2.55元。
這是10月14日來自河南魯山上寺小學微博的一份“免費午餐”賬目清單,像這樣的賬單每個受資助的學校每天都要在自己的微博上提交一份,接受基金會和網友的監督審查。而一所學校若想獲得“免費午餐”的資助,除了一般的書面申請手續外,還要有兩位以上半年內探訪過學校的認證志愿者擔保。
同時,學校微博每個工作日都要更新收支情況和資金余額及用餐人數。一周未更新者警告,一個月未更新者降級或暫緩撥款,直至取消資格。另外組織者還在網上動員假期返鄉的網友、學校所在地周邊的“驢友”到學校實地監督。
鄧飛認為,微博的力量不小,既能團結人心,又能將任何一個小的污點放大,并迅速導致信任的崩塌。只有堅持公開透明,保證每一分錢都用到正確的地方,才能保護捐助者的愛心與信任。
慈善作為一項事業,其發展不僅需要更多人的真心付出,而且有賴于監管制度的不斷完善。網絡公益以其強大的生命力為慈善事業注入了一劑強心劑,微博則以媒體的作用為這項事業增添了一份監督和保障。(《半月談》2011年第20期)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