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論熱點時評:“170道金牌”何以仍穩不住“物價”
來源:華圖教育發布時間:2011-11-08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不僅國務院“連發170道文件”, 發改委更是今天才和日化用品企業“打招呼”,明天又“約談”食用油和面粉企業,的確一直都沒閑著。應該說,為了調控物價,相關部門似乎是使出了渾身解數。然而,盡管相當盡力,文件發了不少,嘴皮子更是常常磨破,物價滿意度卻反而持續走低,出了力卻沒討好,的確令人沮喪。
應該承認,物價這個東西,乍一看來的確不過是些“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家常瑣事,但既然價格的背后有著市場的規律,真要實現對于物價的調控,其實必需從根本上調整并改變市場上的供求關系,而要實現這一目標,當然并非說句話那樣輕松快意。事實上,即便是對于市場經濟高度發達的西方國家來說,很多時候面對物價的極端走勢也同樣會無能為力;就算是把物價調控放到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面前,也并非那么容易就被快刀斬亂麻,而往往會成為一言難盡的宏大課題。從這個角度來看,非要國務院、發改委一出面,物價調控便馬到成功,的確低估了物價調控的難度。
畢竟,物價的形成機制有著自身的規律,這個規律顯然并不會因為“下發文件的數量”或是“打招呼約談的誠意”而被改變。現實中,“170道文件”是不是真的全都有的放矢的切中物價問題的實質?文件下發之后有有無務實的舉措來讓相關的題旨真正被落實?面對差強人意的物價調控效果,這些問題顯然值得追問。至于發改委對于物價的干預,以及制止企業漲價的努力,固然是心情迫切,手段直接,但骨子里卻從根本上違背了市場規律。畢竟,物價這東西假如不從市場供求關系入手,而是單純的不準市場上的商家漲價,不僅不可能從根本上調控好物價,表面上暫時被抑制的物價,甚至極有可能誘發進一步的供給短缺,并導致物價在未來出現更為極端的報復性上漲。不僅如此,發改委制止漲價的對象,往往是些市場充分競爭的行業企業,而對于壟斷經營且影響整體物價的油價上漲,卻顯得異常的寬容和體貼。同為調控物價,態度卻如此殊為不同,的確令人匪夷所思。
一言以蔽之,正所謂“看廣告不如看療效”,在物價調控這件事上,當然不能僅僅拿出“發了多少道文件”或是“約談了多少企業”作為成績來交差,這些頂多只能算是“廣告”罷了,而必需也只能看物價調控的現實效果。事實上,作為高層部門,真要穩定物價,其實并非束手無策,但卻更需回歸常識,體現誠意,并拿出充分尊重市場規律的務實舉措來。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