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時評:精神文化產品如何體現核心價值
來源:育路教育網發布時間:2011-11-09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學習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結合內蒙古“文化高原”經驗,筆者深深感覺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當代中華文明的主要特征,是興國之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要做到融入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全過程,貫穿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各領域,體現在精神文化產品生產創作傳播各方面。而精神文化產品的大眾化是弘揚宣傳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切入點和突破口。
要推進精神文化產品的大眾化,應當切實堅持“主導向”、唱響“主旋律”、培養“主力軍”、疏通“主渠道”、建設“主陣地”。
推進精神文化產品的大眾化,必須堅持“主導向”。作為上層建筑的文學藝術,不僅要為經濟基礎服務,也一定要為上層建筑其他組成部分提供統一、協調的支撐。當前,作為興國之魂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形成了統一指導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強大精神力量和基本道德規范,豐富和充實了社會主義中國的意識形態和上層建筑。弘揚這一體系所倡導的思想道德追求、制度倫理,已成為精神文化產品必須承載的時代課題和使命。
推進精神文化產品的大眾化,需要大力弘揚“主旋律”。要建設有利于弘揚?饜傻幕鋪逯,冀{岢?“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的定期評選,落實和完善文化經濟政策,設立國家文化發展基金,加大對主旋律作品扶持力度,在和諧多樣的文化環境中,將紅色文化放在突出地位。豐富主旋律作品的形式內容,增強主旋律作品藝術感染力、“三貼近”程度和市場競爭能力。
推進精神文化產品的大眾化,需要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突出抓好市場競爭主體和監督執法兩支“主力軍”。要正確處理市場與監管的關系,大力培育市場競爭主體,同時培養造就一支有思想、懂市場、講原則的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隊伍,提高文化建設管理的法制化水平,落實誰主管誰負責和屬地管理原則,嚴格實行行政首長負責制,強化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單位直接責任人的社會責任感,堅持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相統一。
推進精神文化產品的大眾化,還要抓實抓活 “主渠道”。這個“主渠道”,就是要抓活文化事業,壯大文化產業。大力落實教育、文化、科技等中長期規劃,大力開發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國民教育數字電視工程、遠程教育工程,培養“文化航母”,向廣大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的公共文化服務。以主渠道的繁榮發展引導促進文化市場、現代文化產業體系的活力。在發展動漫游戲、文化會展、藝術創意、網絡文化、數字院線、民族演藝、文化旅游等特色產業中,融入民族的、大眾的先進文化導向;在規劃特色文化城市、園區、基地、產業集群、產業集團和綜合文化設施中,增強思想性和導向性。
推進精神文化產品的大眾化,還需要抓好精神文明建設的“主陣地”。要像頒發國民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大綱那樣編制“中小學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指導綱要”,倡導三循環、五層次教育,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設立“路標”。要像在學校建設體育館、圖書館那樣,規劃配套建設現代德育館。組織創作中華名人、名勝、名故事系列歌曲等載體,開發知識棋牌游藝、中小學生百科知識系列電子游戲、出版印制益德益智“九宮格”式填空式日記本,寓教于樂。
此外,應根據實際情況,開發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主題、以中華名人及“雙百人物”和本地先進模范人物為主體、以建設順利人生為導向的“人生教育堂”,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大眾化,讓市場經濟充盈著中國式信仰和核心價值觀。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