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國家公務員申論熱點:信訪立法問題
來源:華圖教育發布時間:2011-11-11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所謂“去山中賊易、去心中賊難。”在這個意義上,與刪除上述法律條文同樣重要的,是對有關部門錯誤認識的糾偏,是對國家信訪制度初衷的重申。
不可否認,不管是權利還是權力,其行使都有邊界。就信訪而言,信訪工作有責任追究制度,信訪人也有不得擾亂公共秩序、不得侵害他人權益的義務。然而,同樣需要強調的是,每一部法律都有其價值取向。信訪立法的重點究竟是約束權力還是權利?是保障還是限制信訪自由?無論從憲法規定,還是信訪功能來看,答案不言自明。
由此可以理解,為什么深圳信訪條例一審稿中的許多禁止性規定,當初會引來如此多的反彈、質疑和冷嘲熱諷。同時,它也啟示我們,杜絕那些非理性的上訪方式,除了啟動“行使權力思維”,更要喚醒“尊重權利意識”,認真分析信訪人跳樓、爬高架塔、實施暴力、堵塞交通、自殘等行為,有多少是“嘩眾取寵”?有多少是“以鬧取利”?有多少是“救濟無門”?
在社會轉型和矛盾凸顯的今天,作為一項具有中國特色的制度安排,信訪活動正處于一個相對活躍時期。無論是維權、監督還是建議類的信訪,固然會給有關部門帶來挑戰,但它同時也是新時期改進群眾工作、創新社會管理的重要資源。而如何發揮信訪上傳下達、聯系群眾的功能,如何把信訪糾紛納入法治軌道,鼓勵群眾更加理性地選擇救濟渠道,最大限度地增加社會的和諧因素,這是對治理水平的考驗,也是對執政理念的檢驗。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