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湖北公考熱點:食品安全不容忽視
來源:華圖網校發布時間:2011-12-15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按照我國現行《速凍預包裝面米食品衛生標準》的規定,金黃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不得檢出,而衛生部9月6日公布的《速凍面米制品(征求意見稿)》有了量化的指標,即規定每批產品抽檢5個樣品中,至多只能有1個樣品每克生制品中檢出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含量在1000至10000個之間。衛生部網站11月11日就此專門發文解釋,稱新標準(征求意見稿)采用了國際食品微生物標準委員會(ICMSF)三級采樣方案,用多個樣品定量檢測結果進行綜合判定,限量指標與ICMSF基本一致,更加符合國際食品微生物采樣檢測要求,是科學合理的。有關新標準比老標準要求低系誤讀。新標準已于11月10日結束了社會公開意見征求,最終實施的標準對于金黃色葡萄球菌含量將做何規定,公眾目前還難以得知。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院長鄭風田告訴記者,標準修訂過程中,消費者的聲音往往是缺位的,而企業有很大的沖動去降低標準,結果很可能就是企業的意見反映出來了。
“更高的標準能激發企業找到創新的手段,這是美國著名戰略學家波特的觀點。”鄭風田說,現在很多中國企業靠低標準的產品占領市場,擠掉競爭對手,然后再慢慢提高標準。這種市場競爭策略忽視了消費者的健康,是很不負責任的。如果企業因為標準低而不去創新,結果就是劣幣驅逐良幣。
像思念、三全算是比較好的企業,他們的產品都不符合國家標準,這是非常可怕的。如果產品對消費者造成了損害肯定要進行賠償,但違法成本低在食品行業是比較突出的問題,企業很少進行賠償。
食品安全本來是底線,現在反而不受企業真正重視,很多企業只管生產不管安全。此外,政府在保障農產品和食品產量的同時,也要承擔一定的“安全成本”,財政投入向食品安全方面傾斜,在提高標準后對企業進行培訓和補貼。
相較而言,美國、德國、日本等國對違反食品安全法規的行為施以重罰。比如2010年8月,美國發生因沙門氏菌污染而召回5.5億枚雞蛋的事件,國會法律委員會因此一致同意,必須加大處罰力度,特別是對明知故犯者的懲罰。無論哪一個環節導致食品、寵物食品和添加劑的污染、摻假和惡意誤用,都在懲罰之列。
目前,中國對食品安全的監管逐漸加強,對食品安全違法犯罪活動保持高壓態勢。2010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聯合下發了《關于嚴懲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活動的通知》。根據有關法律規定,在去年查辦問題乳粉案件中,對有關犯罪分子的量刑標準進一步提高,其中2人被判處無期徒刑。今年5月開始實施的《刑法修正案(八)》,增加了進一步加大對食品安全犯罪分子懲處力度的內容。
對于食品安全的監管,一是不斷健全法制,各相關部門采取強硬措施,嚴厲處罰違規企業,增加違規企業的預期成本,同時,創造機會為其他守法的企業提供更多的福利和資源;二是將違法不整改的企業列入黑名單,借助媒體平臺公諸于世,損害其市場信譽;三是通過獎賞等手段鼓勵知情者提供有關信息,嘉獎守法企業,重罰違法企業。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