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熱點:北美如何保證校車安全
來源:人民網發布時間:2011-12-21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校車的社會化
北美校車最大的特點,是“校車社會化”,也就是說,和歐洲鼻祖們以學校為單位配置校車不同,北美的校車是按學區配置的,除了個別特殊的私立學校,絕大多數學校(可以說所有公立中、小學)其實并沒有屬于本校的校車,而是由學區校車提供接送學生的服務。這樣做的初衷,并非僅僅為了合理配置校車資源,避免不必要的浪費(校車在大多數時間里閑置無事,一些國家的校車因此在業余時間客串中巴),更重要的是,由學區統一配置校車,可以更方便地對校車的規格、改裝進行集中監督和標準化管理,從采購源頭上便能確保每一輛校車都是安全可靠、且彼此相差無幾的,而不會出現“有錢學校坐好車,沒錢學校坐差車”的冷熱不均現象。
在“校車社會化”方面,美加的做法其實有很多不同。
在美國,校車可以是學區自辦,也可以是私人承包經營,從目前情況看,私人經營的比例約40%,且這一比例在緩慢增加;而在加拿大,所有學區都不經營校車業務,校車100%為商業公司私人經營。不論是學區自辦還是私人經營,實行的都是商業化運作,但都可從政府獲得撥款和補貼,學生則免費乘坐。美國和加拿大都是聯邦制國家,校車的標準是由三級政府的第二級(州或省)制訂,學區車隊或私人承包商必須按照本州(省)所頒布的校車規格置辦合格校車,并經過州(省)有關部門的嚴格檢驗,符合安全要求后方能上路。在一些州(省),校車的生產廠商、型號和規格都被詳細列出清單,經營者只能在清單范圍內作有限選擇。
和車的標準化配套的,則是司機選拔的標準化。
盡管校車司機是受雇于經營性單位(而不是國內某些人所理解的“公務員開車”),但標準卻是以州(省)為單位整齊劃一的,任何司機要想成為校車司機,必須通過嚴格的篩選和考試,獲得校車駕駛資格證書,方能在校車經營單位謀得一個差事。在美國,校車司機必須是校車司機工會雇員,享受工會成員的高薪、高福利,但一旦被證明不合格,就會遭到嚴厲處罰,甚至被逐出工會;在加拿大,大多數省份原先并不強求校車司機是“工會工”,一些省份甚至沒有相應的工會,校車司機的準入要求很嚴,但收入并不高。這是因為非工會工系按小時付工資,而校車每天的工作時間只有早晚的各兩小時左右。如今這種情況有所改善,但和美國同行比,加拿大校車司機門檻高、收入低的狀況依然存在,這也制約了加拿大校車的發展,在加拿大的大城市,由家長駕車接送孩子上學放學的依舊較多(因實行就近入學,一般無需乘公交去學校),校車司機的缺乏也是重要制約因素。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