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上海市公務員錄用考試《申論》模擬卷
來源:中公教育發布時間:2011-12-26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5.社會保障是國家的一項基本經濟社會制度,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公平的調節器,是維護社會穩定的安全網。經過近20年的積極探索和實踐,M省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基本形成了具有本地特色的社會保障體系。但是,按照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要求,M省的社會保障體系還有待完善,不少矛盾和問題亟待解決。
隨著M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初步建立及所有制結構的不斷調整,企業用工形式、人員流動方式、勞動關系及社會保險責任等都發生了重大變化,但現行的社會保險制度還不適應這一變化。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滯后、參保人員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渠道不
暢、部分困難企業職工的基本醫療得不到有效保障等問題有待進一步解決。現行的基本養老、醫療保險制度在模式設計上,把社會互濟與自我保障兩方面的優勢結合起來,逐步形成了一個資金的積累機制,但從目前情況看,很難做到這一點。以養老保險制度為例,1998年M省養老保險基金當期赤字為1.27億元。近年來,通過狠抓擴面和基金征繳,情況有所好轉,有一定結余,但全省各地還很不平衡。同時,個人賬戶的空帳問題仍然十分突出。
6.英國的社會保障制度是迄今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內容齊全、結構完整的社會保障制度之一。二戰以后,特別是60年代和70年代,產業結構發生了變革,重工業和其它一些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大批工人面臨失業和轉崗,為了緩解社會矛盾,制定了“從搖籃到墳墓”的社會保障制度。其主要內容涉及社會保險、社會補助(住房、兒童、食品、高齡老人)、社會救助(低收入戶、貧窮老人、失業者)、保健服務、社會服務。社會保障資金來源、支出方向和行政管理三方面內容構成英國社會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
在英國,制度化、平等化、直接化的社會保障體系,使各種社會保障措施都有明文規定并形成制度,糾紛有法可依,協調爭議有章可循。同時,為縮小貧富差距,政策存在著向收入傾斜和普及性福利分配的平均主義傾向,從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英國老百姓的生活;保障體制更針對現實風險的直接保障需求,強調根據居民個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和各種家庭的不同狀況來提供保障和福利,形成直接保障項目。
北歐以瑞典為例,瑞典對全體國民實行普遍、全面的福利保障,社會保障的水平比較高。瑞典養老金在按照國家法定的工資替代標準給付養老金時,對于低收入者和中等收入者采用不同的養老金替代率,縮小貧富差距。此外,國家通過賦稅對國民收入實行有利于勞動者的再分配,這樣也就實現了社會各階層收入的均等化,縮小了貧富差距,以求達到均等化的程度。再者,瑞典社會保障是一個內容廣泛、繁瑣而全面的保障制度,保障內容除生育、疾病、傷殘、養老外,還有兒童、遺屬、單親家庭、住房、教育和培訓津貼等;除了給付現金津貼外,還提供醫療、護理等服務,具有較高的保障水平。同時,國家通過舉行社會保險、社會救濟、公共衛生醫療保健、家庭補助、養老金以及住房補貼等方面的保障,來實現充分就業,消滅經濟上和社會上的不平等,消滅無保障、匱乏、貧困等現象,充分體現其保障體系的完備。
美國自30年代建立保障制度以來,已形成龐大的收益繳費結合的社會保障體系,強調權利和義務相結合、收益和繳費相結合的原則,就是說社會保障制度的受益者首先應該是制度的繳費者。美國各種社會保障項目中,職工是否享有年金或其他定期補助,一般取決于其工作或獨立勞動時間的長短。這種就業關聯制度是通過雇主、雇員共同繳費來籌集資金的,美國養老保險月繳費占工資總額的15.3%,雇主、雇員各承擔50%的費用。此外,美國企業補充保險,即一家企業年金計劃對減輕國家財政的壓力也起了積極作用。在美國企業年金計劃中,社會保險繳費與享受待遇得到了更為充分的體現。
與歐洲各國社會保障體系模式不同,美國的社會保障具有更鮮明的選擇性,是選擇一部分人實行保障的制度。美國社會保障水平不高,僅能滿足勞動者的基本生活需要,強調社會保障實施于需要社會幫助的弱勢群體,同時,社會保障項目不完備,各類人員享受保障的差別較大。例如,美國在職職工是不能享受國家提供的醫療保險的,只有當職工退休以后,才能享受國家提供的醫療保險。當然,美國社會的貧富差距較大,其具有的收入再分配功能較瑞典、英國等國家要弱些。這種程度不高的社會保障制度,在避免福利大鍋飯方面具有顯著成效。正因為如此,國家財政用于社會保障的支出較少,從社會保險稅中籌集的資金可以應付社會保障資金的支出。
7.按照在全國率先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社會保障體系的總體要求,M省日前出臺《關于加快實施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意見》,深入推進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到2011年底,全省城鄉居民參保人數達到1250萬人以上,參保率達90%;到2012年底參保
人數達1330萬人以上,參保率95%以上,基本實現城鄉居民應保盡保,確保人人老有所養。
從“藏富于民”、“創業富民”到“富民、惠民、安民”,稟承“富民強省、科學發展”執政理念的M省,近年來不僅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走在前列,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也是不遺余力,M省的社會保障改革和制度建設,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全國“率先”。自2009年建立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以來,截至2010年底,全省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已達1170萬人,其中578萬人已領取養老金。
在制度全覆蓋基礎上,加快實現城鄉居民應參保人員基本參保。同時,加快制度銜接,研究解決老農保、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和其他各類原有城鄉養老保障制度與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整合銜接,逐步實現城鄉居民養老保障制度標準統一、待遇發放統一、管理服務統一。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