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上海市公務員考試申論A卷參考答案及解析
來源:中公教育發布時間:2012-01-03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五、閱讀“資料”,以“制度設計中如何體現科學性、有效性”為主題寫一篇議論文。(40分)
要求:1.參考給定資料,自定角度,自擬題目;
2.觀點明確,聯系實際,分析具體,條理清楚,語言流暢;
3.總字數在800-1000字。
【中公解析】
題目要求以“制度設計中如何體現科學性、有效性”為主題寫一篇議論文。通過審題,有兩點需要我們在寫作時注意:一是制度設計中的科學性;二是制度設計中的有效性。
關于材料,大量的實例存在于材料之中,考生在寫作時要精要概括,充分利用,以增強觀點的說服力;恰當的名言警句以及領導人的經典論述,可以提高文章的可讀性和藝術性。閱讀給定資料1、2,我們發現在社會管理領域存在著諸要問題。給定資料9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論點,即現代政府需要通過制度的科學設計和有效執行對社會進行管理。給定資料3、10、11分別闡述了制度設計中科學性的問題。給定資料4~7闡述了制度設計中有效性的問題。給定資料12鏈接了黨的十七大報告和胡錦濤總書記的重要講話。
此篇文章的寫作和構思可以采取總—分—總的形式,先提出問題(表現、解決問題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再提出對策(如何在制度中體現科學性、有效性),最后展望未來。
【參考例文】
科學有效兩不誤 社會管理顯實效
今天的中國,社會變革日新月異,階層分化、流動加速、利益多元,社會轉型猶未完成,社會活力蓬勃迸發,社會問題管理領域的問題也隨之涌現。在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信息化和國際化的過程中,出現了大量新的社會事務和社會問題。可以說,特定發展階段的中國社會建設和社會管理,其任務之重,挑戰之大,難度之高,舉世罕有,史無前例。
胡錦濤總書記指出,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要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發社會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諧因素、最大限度減少不和諧因素,提高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確保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和諧穩定。解決社會領域存在的問題,既要增強緊迫感、又要長期努力,尤其需要全面提高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進行全新的各類社會管理制度的科學設計和制度安排,公共政策在制定與執行也應注重連貫性、科學性和有效性。
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確保制度設計的科學性是前提。“科學性”是一個含義豐富的概念,但最根本的含義就是“符合客觀規律”。制度的科學性問題,其關鍵就是制度是否符合客觀規律。例如燃放煙花爆竹是我國的傳統文化,是中國人民節日與喜慶的重要內容,從“禁放令”逐步解禁到“限放令”的逐步取代,制度設計和政策制定上的逐步完善,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再如北京市朝陽區的“一網”、“兩庫”、“三關”也是制度設計科學性的典型,它通過配備機構、配備人員、提升能力三方面實現了機制創新和手段優化。2011年新修訂的《刑法修正案》(八)正式將“醉駕”入“刑”,科學合理的制度保障,已成為約束酒后駕駛的“撒手锏”,很少有人敢去觸碰酒駕的“高壓線”。
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落實制度設計的有效性是關鍵。眾所周知,執行的難度通常要比制定規則的難度高百倍。政府機關出臺的各種規定并不少,往往是好上一陣,風聲過去了,又一切照舊。在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諸如公共衛生管理、房價調控、環境整治以及食品安全管理等方面都存在著制度執行不力的現象。在我國,食品安全問題具有一定代表性,也越來越被民眾所詬病,相關職能部門監管不到位,形同虛設。制度只有有效執行下去才是“硬道理”,否則,制度的名聲再響、力度再大,但執行力或可操作性不強,也不過是一紙空文、分文不值。
對處于戰略機遇期和矛盾凸顯期的中國來說,只有真正確保了制度設計的科學性與有效性,政府的社會管理才能真正發揮實際效用,全社會也才能為實現“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凝聚強大力量,抓住機遇實現更大發展,實現社會有序、和諧,人民安居樂業。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