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上海公務員考試申論真題答案(B卷)
來源:華圖教育發布時間:2012-01-04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精神和物質財富之間沒有必然的高低貴賤之分。
一些人看不起追求物質財富的人,尤其一些知識分子。中國文化中一直都有重農抑商的傳統,這個傳統既體現了我們文化中有對勞動創造財富的尊重,也反映了我們文化中的某些迂腐成分。因為商人言必稱利,所以往往受到鄙視和嘲弄。而商人對于推動歷史進步起到巨大作用,司馬遷獨具慧眼寫過《貨殖列傳》記載了商人功績。反觀我們現在社會中一些仇富現象,仇恨的很多都是是商人。
我們要要用平和的心態看待社會對物質財富的追求。要警惕財富觀上的泛道德主義和唯精神論。正確對待物質財富,不要輕視物質財富的作用,要給創造巨大的物質財富人給予客觀的評價。同時要給物質財富的創造提供更多的平臺和機會,為大家幸福生活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同時要大力促進物質財富公平合理的分配,大力弘揚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優良傳統,使大家都能夠通過創造財富去獲取財富。堅決反對不勞而獲和驕奢淫逸的錯誤價值觀。
——物質和精神財富之間沒有絕對的界限,它們是相互轉化的。
很多人都會認為物質財富才是真正的財富,精神財富是虛的,是一種自我安慰和意淫。其實所有的物質財富最終都會指向精神。為什么要買名車、豪宅,主要目的不是因為要跑多快,或者比較胖,需要睡覺的面積比較寬,而是為了追求一種優越感。這種優越感就是精神的東西。其實這種優越感并不必然需要豪宅名車支撐,學問很高深,道德比別人高尚,社會認同度高都可以獲得這樣的優越感。這樣的優越感反過來會促使人去創造社會價值,創造更多的物質財富。
厘清財富的關系我們需要發揚我們優良的傳統,要大力挖掘傳統文化資源,努力發揚“安貧樂道”“富而好禮”的品格,要大力弘揚我黨艱苦奮斗,勇于奉獻的作風。同時要協調好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的關系,使它們之間形成一種動態平衡和良性互動。
把握中道,促進和諧,創造價值,厚實家底,我們再路上……
華圖教研中心:張小龍二零一二年下午于北京中關村
注:這篇文章有點超字數,考生根據自身狀況可以適當刪節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