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內蒙古公務員面試熱點:微博口水戰
來源:華圖教育發布時間:2012-01-05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熱點:因被指為原產地造假、進口家具“保稅區一日游”而聲譽敗落,乃至陷入消費者維權聲討浪潮的達芬奇家居,不服上海工商局作出的沒收不合格產品、罰款133萬元等決定,在工商部門公布決定后幾小時,就在微博回應并跟帖,質疑該行政處罰缺乏法律依據,檢測程序不合法,還說要依法對該局提起行政訴訟。而上海工商局也通過微博發信息逐條作出回應,維護自己的處罰決定,表示將依法應訴。
預測:開罰單的工商局與被處罰的企業通過微博吵架,你怎么看?
解析:在生活現實里,政府部門作出行政處罰、業主不甘不服而導致的爭吵、理論,也偶有所聞。而當爭執轉移到網上,圍觀者遠遠超出了街坊四鄰、同行同業時,它所引發的后續社會效應,已遠不止于一時一地一事的是非影響。
爭執辯論,尤其是在一個公開、透明的公共平臺上,只要不涉及粗俗暴力的攻訐與歪曲,并非壞事。雙方在微博上各曬自己的理由,給出更多的證據,眾說紛紜之中,自然會有明眼人加以追詰推理,逼近事實真相。即使絕大多數公眾對于達芬奇家居舉出的有關檢測項目、數據和工商處罰依據都屬外行,難斷短長,但至少,他們對整件事情的前后因果信息,有了更多知情,人心也自有考量。
達芬奇發起這一場“口水仗”,或許自有其挽救聲譽的危機公關作用,對上海工商局來說,能夠心平氣和接受質疑、接受法律判斷,而不是一副政府行政不容置疑的傲慢冷漠態度,足見其進步。此前,因為上海、廣東、北京等地消費者為維權起訴達芬奇一直未被法院受理,工商部門的調查結論也遲遲不公布,達芬奇方面卻聲氣漸響,開始堅稱“未造假”,并在個別媒體開始做廣告,表示要追責廣東衛視和央視記者“誣陷”,起訴消費者維權團體,還殷殷“期待行政機關作出公正的最終調查結論”,種種跡象已引來網友質疑,猜測達芬奇拿到了什么有利證據,甚至是有關部門出于種種利益糾葛、顧忌而不肯進行全面調查、作出公正結論。如今的微博吵架和工商局被起訴,在消除公眾對政府行政部門立場、是否作為等的猜疑方面,當有裨益。
在社會誠信體系被損害、政府公信力受到質疑和挑戰、企業更注重“公關藝術”而不是事實真相的環境下,對于達芬奇家具 “造假”這樣已產生相當大社會影響的事件,權威部門快速介入、公開調查過程和調查結論、接受多方監督,原本就該是解決之道中至為重要的一步,可以將其對整個行業、乃至整個社會信任感的巨大負面損害降到最小。然而事實上,許多個案的企業丑聞或質量問題,往往都因為監督管理者的缺位、遲緩、自我封閉或地方保護,沒有及早公開透明接受公眾打量的勇氣而被放大、滋蔓,累及一個行業,也累及政府聲名和百姓對社會現實與未來的信心。
期待達芬奇的訴訟,期待工商部門能像在微博回應中那樣以平常心應訴,更期待司法機構以平和、開放心態及早立案,給始于微博“口水戰”的這場未來訴訟一個以法律為依據的及時、公開的權威判斷。這不僅關乎“達芬奇密碼”的真相,更關乎中國行政改革、社會發展的大業。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