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熱點:民眾幸福不幸福需多方考量
來源:華圖網校發布時間:2012-01-05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老百姓幸福感在下降,痛苦感在上升,這是否與央行的貨幣政策有直接關系?”在15日的《財經》年會上,現場觀眾提出上述問題。對此,周小川表示,全球金融危機后,全球人都比以前更加痛苦,而央行在這方面的作用有限。(《新京報》12月16日)
誠然,作為普通民眾,收入多寡確實能影響著他們的幸福感,但是,收入多少只是影響幸福感的一個方面,考量民眾的幸福感需要多方面衡量,僅僅有物質上的滿足是遠遠不夠的。
大千世界,蕓蕓眾生,每個人處在不同的社會層面上,對幸福往往有不同的理解和追求。作為一個乞丐,他能夠填飽肚子,穿上衣服就會感覺幸福;對一名下崗工人來講,他能夠重新就業,重新上崗就會感到無比幸福;對于一個大學生來講,他能夠順順利利地找到工作,不再當“啃老族”就是一種幸福;對于一個農民來講,一年能有個好收成就會感到幸福;對于一個身患重病的病人來講,能有早日康復就是一種幸福……
然而,現實語境下,影響百姓幸福的因素多而又多,有的為子女入托上學犯愁,有的則為看病難、買房難而心生煩惱,有的農民工為討要自己的工資而奔波,凡此種種,都是影響人們幸福的一個因素。
不容否認,這幾年我們國家在改善民生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這種改善力度與民眾的期望仍然有很大的差距。以就醫為例,媒體前不久披露,一種藥品從出廠到用到患者身上,價格竟然相差幾倍,十幾倍;再比如房價,眼下房地產市場雖然遭遇了“寒冬”,價格有所回落,但多數百姓仍然是“望房興嘆”,此外,入托難、上學難等也在拷問著民眾的幸福感。
我們要構建和諧社會,必須著力解決當前最要緊的社會突出問題,尤其一些關涉民生的問題。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明年優先解決民生問題,這是一個積極的信號,彰顯了黨和政府的民生情懷。
民眾幸福不幸福需要多方考量,不能總是在“錢”上打主意。百姓手里錢多了,而其他方面嚴重滯后,民眾同樣不會感到幸福,諸君以為然否?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