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國家公務員面試每日一題(2月23日)
來源:育路教育網發布時間:2012-03-09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題目】現在網絡上出現了很多的網絡“名人”,比如“芙蓉姐姐”“鳳姐”等等。他們的出名靠的并不是感人的事跡,既沒有漂亮的外表,也沒有特殊的才藝,而是靠怪異的行為,你怎么看?
【參考答案】
網絡現在已經成為大多數人離不開的生活和工作的工具,也給我們帶來了精神的享受和物質的便利,但是與此同時,以“鳳姐”為代表的一些網絡“名人”,卻以雷人的語錄、搞怪的舉止迅速躥紅。這種現象已經對社會大眾的道德和審美底線構成了挑戰。
這些網絡“名人”代表的是一種低俗、惡搞之風。一些所謂的網絡“名人”為了走紅與出名,不惜自毀形象,頻頻制造嘩眾取寵的惡劣行徑,進而滿足部分人的審丑欲望、達到商業性目的。這種現象給社會帶來了很大的負面效應,與我們所倡導的社會核心價值觀不相適宜,是對公眾心靈的“毒害”。我們必須加強網絡道德文明建設,堅決遏制此類庸俗低俗媚俗之風的傳播。
第一,多元化、多樣化是網絡文化的重要特點,也是發展趨勢。我們提倡多元多樣的網絡文化,鼓勵網民創造富有網絡特色,但是,多元化并不等于庸俗低俗。互聯網上的低俗風氣嚴重扭曲社會主流價值觀,沖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侵蝕民族精神和民族意志,影響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第二,我國有著幾千年悠久燦爛的中華文化,哪些經過長期歷史考驗、洗刷保留下來的經典不能隨意娛樂化,不能庸俗化。我們提倡的社會主流價值觀不能顛倒,極少數人的審丑心理、陰暗心理也不能傳播、放大。我們要在互聯網上鮮明地立起這樣的導向。
第三,網絡低俗之風還嚴重損害了新興媒體的權威性和公信力,極大地影響公眾對新興媒體的評價和期望,制約新興媒體健康發展。部分媒體不僅不能客觀評價和反思,在倡導樹立正確的社會意識、播種積極向上的社會價值觀上持續“缺位”,反而任由低俗化大行其道。這種明顯的“缺位”不僅無助于問題解決,還會產生一種示范效應,令更多丑陋的人與事跟風而上,甚至可能腐蝕整個社會的審美觀和價值觀。
對此,我認為政府應該積極采取措施,來減少或杜絕此類現象的產生:
第一,繼續深化文明辦網、文明上網活動,健全網絡道德規范,引導網絡從業人員增強誠信意識和社會責任意識,自覺抵制網絡庸俗低俗媚俗之風。互聯網行業組織要進一步健全行業自律機制,推動網絡運營企業加強自律,加強網上信息內容監管,抵制低俗信息的傳播。
第二,在全社會廣泛開展互聯網法制道德教育,引導網民樹立文明、高尚、進步的文化取向和正確的網絡觀、娛樂觀、榮辱觀,自覺抵制低俗,堅持文明上網。
第三,網絡文化產品創作生產部門要提高產品供給能力,創造更多更好的具有中國特色、體現時代精神、品位高雅的網絡文化產品,增強網上主流文化的吸引力與影響力,以主流引領多元,在多元中保持主導。
第四,主流媒體要加大報道和評論力度,曝光、譴責傳播低俗信息的不文明行為,抨擊各類網絡低俗現象。
互聯網承載的不僅僅是文化信息,更承載著一個民族的精神、道德和追求,承載著一個民族的發展和未來。希望社會各界積極參與網絡文明建設,共同抵制網絡庸俗低俗媚俗之風,在互聯網上立起弘揚真善美、鞭撻假惡丑的鮮明導向,真正把互聯網建設成為傳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沿陣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有效平臺、促進人們精神文化生活健康發展的廣闊空間。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