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山東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緩解小微企業困境
來源:育路教育網發布時間:2012-03-15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背景鏈接】
2012年3月5日,溫家寶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落實并完善促進小型微型企業發展的政策,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激發科技型小型微型企業發展活力。實施結構性減稅。認真落實和完善支持小型微型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發展的各項稅收優惠政策。
【標準表述】
[深入分析]
中小企業,尤其小微企業成為社會各界廣泛討論的熱點話題,其生存問題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據2011年中國企業調查系統調查顯示,目前“停產”、“半停產”的中小企業約占15%—20%,約1/3中小企業主表示如果企業停產則退出“不干”。為緩解當前中小企業的生存困境,自2011年10月以來,國務院常務會議先后兩次以小微企業為專題研究扶持其發展的戰略部署,國務院、國家發改委、財政部、銀監會等部門也先后出臺多項扶助措施。
根據近年來的調研發現,中小企業2008年面臨的主要問題是融資難,2009年是沒訂單,2010年是用工荒,2011年則是多重因素疊加、相互交織影響造成的生存困境。如果說2009年是最困難的一年,2010年是最復雜的一年,那么2011年中小企業是最糾結的一年,特別是小微企業正面臨多重困境:第一,小微企業面臨不斷被壓縮的利潤空間。生產原料和資源環境代價不斷攀升,全方位的“高成本”和難以逃避的“高稅費”兩頭擠壓,利潤微薄;第二,小微企業陷入更為嚴重的融資困境,難以從銀行獲得信貸融資,面臨資金鏈斷裂風險。第三,小微企業面臨更加嚴峻的用工荒,嚴重影響企業正常生產經營。
造成當前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生存困境的深層原因是經濟中的結構性矛盾和市場扭曲,突出表現為三個方面:一是產業上游與下游的“兩極分化”。處于上游的“銀根、地根、能源流、物流(路橋)”高度壟斷,土地、資金、能源等關鍵性生產要素供應缺乏競爭,資源配置效率低下,而處于產業下游的企業過度競爭,利潤微薄。二是實業與金融的“兩極分化”。實體企業面對不斷惡化的經濟環境,承受著持續攀升的成本壓力,利潤“比刀片還薄”,而靠息差“以錢生錢”的銀行則利潤大好。三是供應鏈上的大企業強勢和小微企業弱勢形成的 “兩級分化”。部分大企業借助強勢競爭地位,故意拖欠中小企業的貨款資金,小企業難以為繼,往往成為“三角債”中最容易受傷的群體。
[措施]
緩解小微企業困境是保障經濟后勁與活力的重要任務。緩解小微企業生存困境,不僅在于通過財稅、金融政策為其“輸血”,化解“燃眉之急”,更重要是要加快推進改革,營造良好的制度環境,全面提升小微企業的“造血”功能。為此,一要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切實減輕小微企業稅費負擔,提升小微企業的利潤空間和市場風險抵御能力。要將扶持“三農”的某些政策“移植”到小微企業,通過“減稅、減費”等方式切實為企業減負,對其“少取多予”,幫助其輕裝上陣。要充分發揮政府采購的政策功能和導向作用,加大對創新型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降低其經營的市場風險。二要深化金融體制改革,構建平等使用信貸資源的融資環境,鼓勵民間資本建立中小金融機構,形成“門當戶對”的融資體系,切實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三要深化壟斷行業改革,營造民企與國企間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的環境,健全完善市場經濟體制,減少小微企業升級阻力。同時,小微企業也要苦練內功,借助市場競爭淘汰機制的“倒逼”壓力,變被動為主動,變“生存壓力”為“轉型動力”。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