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29日湖南法檢兩院面試真題及答案解析(2)
來源:育路教育網發布時間:2012-07-06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中國WTO首席談判代表龍永圖和幾個朋友去公園散步。上廁所時,聽到隔壁衛生間里發出“砰砰”的聲音,當時他很納悶。走出廁所后,一個女士很著急地問他有沒有看到她的孩子,她的孩子進廁所10多分鐘還沒有出來,她又不能上男廁找。想起隔壁衛生間的響聲,他進去打開廁所的門,看到一個七八歲的小孩在修抽水馬桶,急得滿頭大汗。那小孩說:“我得把馬桶修好,把水沖干凈讓下一個人用”。這反應了小男孩什么樣的品質?結合你所報考的法檢職位,談談你的認識。
【參考答案】
這個故事中的小男孩積極履行“便后沖廁所”的規則,體現其具有規則意識。同時,小男孩要“把水沖干凈讓下一個人用”的愿望,體現了小男孩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在法治社會中,遵循規則不僅是每個公民的義務,也是每一個公民的責任。小男孩修廁所不僅是為自己,還是為了方便下一個人使用。心中有他人,為社會盡義務,這就是一種社會責任感的直接體現。
所謂的規則,在法治社會中就是法律法規。瑞士小男孩所具有的規則意識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是每一個公民,包括司法部門的人員都應具備的品質。依法治國作為黨和政府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要求國家的政治、經濟運作、社會各方面的活動統統依照法律進行,而不受任何個人意志的干預、阻礙或破壞。法治國家的實現,一方面需要政府各級職能部門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另一方面需要公民具有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因為廣大人民群眾是依法治國的主體。正如美國著名法哲學家和法律史家伯爾曼所說,“確保遵從規則的因素如信任、公正、可靠性的歸屬感,遠比強制力更為重要。”只有廣大人民群眾信仰法律、自覺遵守法律法規、履行法律賦予的責任,人人做到知法、懂法、守法,才能形成良好地法治氛圍,法治社會才能實現。
我所報考的部門工作的核心是維護司法的公平和正義。司法是匡扶社會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更多地是承擔“懲罰”的角色。但我們要明白懲罰不是目的,我們是要在懲罰的過程中強化公民“規則意識”,希望公民能對法律有一份敬畏之情,自覺守法、履行法律責任。因此,作為一名司法工作者,在履行司法職責,給社會起到帶頭作用的同時,也要加強民眾法制宣傳教育,積極引導公眾遵紀守法,進而推進我國法治的進步。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