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稱“堂”來歷
來源:醫學教育網發布時間:2012-12-28
古往今來,我國許多行醫者,多把自己的藥鋪、藥店以“堂”相稱,以堂為榮,如“天益堂”、“同仁堂”、“濟益堂”等。據考證,這“堂”字之稱,原是從我國古代醫圣張仲景那時興起的。
張仲景,名機,漢末著名醫學家,南陽郡(今河南南陽市)人。自幼聰穎好學、博覽群書。后拜本郡名醫張伯祖為師,酷愛醫學、潛心鉆研。醫術迅速超群,深受平民百姓愛戴。相傳漢獻帝建安中期,張仲景任長沙太守。那時,當地傷寒流行,百姓死亡者甚多。張仲景為拯救百姓,常常是在公堂上,邊斷官司邊行醫,忙里偷閑給窮苦百姓切脈開方,分文不收。他常在自己的名字前冠以“坐堂醫生”四個字。
后來,張仲景棄官行醫,走街串巷,深入民間為百姓治病,廣泛搜集單方、驗方草藥等,著書立說,為弘揚祖國醫學做出了重大貢獻。后人行醫者為紀念和弘揚他的高尚醫德,便效仿沿用“坐堂醫生”的稱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