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國考心得技巧:那些年共同借鑒前輩們的經驗
來源:育路教育網發布時間:2013-01-23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1994年 正式國考第一年 競爭并不很激烈
1994年7月30日,人事部在北京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將組織中央國家行政機關公務員錄用的首屆招考。此后3天全國有近14000人咨詢,新聞界稱之為“萬人趕考公務員”,最終4400人正式報考30余個國家機關的490個名額。“我感受最大的就是人們的確有很強烈的改革渴望,也認可這種公開、公正的選拔人才的方式。”程連昌是原國家人事部常務副部長,國家公務員制度推行領導小組組長,親身經歷了公務員考試制度確立和實施的全過程。
程連昌回憶,當年他去了幾個考場,考場內課桌被拉開距離,考生們很嚴肅。“我也參加了幾場面試,每場都有七八位考官,包括招考單位主管司長、所需崗位的負責人、還有各方面有經驗的專家。這樣既有了解崗位的人員,又有擅長考查多種能力的專家,從不同角度考核人才。”
李濤(化名)便是參加了當年的公務員考試,并被擇優錄取進公務員系統的,提起1994年的中央國家機關公務員考試,李濤直言“就像做夢一樣端上了鐵飯碗”。
這名出生在河南農村的小伙子,讀書時就憑自己努力考到北京大學讀書。1994年,李濤大學畢業,那時的大學生找工作還靠分配,“國家機關的待遇并不好,所以雖然有不少人考慮考試,但避而遠之的還是大多數。”
那時,國家機關一般都是通過大學生畢業分配的渠道引進新人,“要學校推薦的。”這些對于沒有絲毫背景的李濤很難,按照分配,他準備去一所學校教書。但沒想到學校還沒去,他便聽說了人事部將組織中央國家行政機關公務員錄用招考的消息,“我當時把這個消息告訴了父母,費了半天勁才向父母解釋清楚公務員就是老說法中"工人、農民、干部"中的"干部"。”李濤說,“當時我和我父母心里都覺得不太可能。”不過,李濤的父母都是農村人,仍然希望兒子將來能“端鐵飯碗吃皇糧”啊!
令人喜出望外的是,經過了筆試、面試,李濤一路過關斬將居然得到了公務員的錄取資格,“得知被錄用的那天晚上我還夢見自己被騙了。”李濤說,“我父母得知兒子當上國家干部后高興得直哆嗦,還特意去祖墳燒了次香,現在想想真是好笑。”
在李濤看來,真的是一場考試改變了他的一生。如今,李濤已經是一位處級干部,工資從六七百元漲到五六千元。雖然不是同學中掙錢最多的,但他已經很滿足了。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