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一級建造師考試建筑工程復習指導51
來源:中大網校發布時間:2011-12-20
五、地基基礎工程施工質量要求及質量事故處理
1.邊坡塌方
原因:
基坑(槽)開挖坡度不夠,或放坡不當;有地表水、地下水作用時,未采取有效的降排水措施,造成涌砂涌泥、涌水;邊坡頂部堆載過大,或受外力振劫影響;土質松軟,開挖次序、方法不當等。
2.回填土密實度達不到要求
原因
土的含水率過大或過小;填方土料不符合要求;碾壓或夯實機具能量不夠,達不到影響深度要求,使土的密實度降低。
六、主體結構工程施工質量要求及質量事故處理
1.鋼筋錯位
原因
鋼筋未按照設計或翻樣尺寸進行加工和安裝;鋼筋現場翻樣時,未合理考慮主筋的相互位置及避讓關系;混凝土澆筑過程中,鋼筋被碰撞移位后,在混凝土初凝前,沒能及時被校正;保護層墊塊尺寸或安裝位置不準確。
2.混凝土強度等級偏低,不符合設計要求
原因
配置混凝土所用原材料的材質不符合國家標準的規定;拌制混凝土時沒有法定檢測單位提供的混凝土配合比試驗報告,或操作中未能嚴格按混凝土配合比進行規范操作;拌制混凝土時投料計量有誤;混凝土攪拌、運輸、澆筑、養護不符合規范要求。
3.混凝土表面缺陷
原因:
模板表面不光滑、安裝質量差,接縫不嚴、漏漿,模板表面污染未清除;木模板在混凝土入模之前沒有充分濕潤,鋼模板脫模劑涂刷不均勻;鋼筋保護層墊塊厚度或放置間距、位置等不當;局部配筋、鐵件過密,阻礙混凝土下料或無法正常振搗;混凝土坍落度、和易性不好;混凝土澆筑方法不當、不分層或分層過厚,布料順序不合理;混凝土澆筑高度超過規定要求,且未采取措施,導致混凝土離析;漏振或振搗不實;混凝土拆模過早等。
4.混凝土收縮裂縫
原因
混凝土原材料質量不合格,如骨料含泥量大;水泥或摻合料用量超出規范規定;混凝土水灰比、坍落度偏大,和易性差;混凝土澆筑振搗差,養護不及時或養護差。
5.砌體結構墻體因地基不均勻下沉引起的墻體裂縫
現象
(1)在縱墻的兩端出現斜裂縫,多數裂縫通過窗口的兩個對角,裂縫向沉降較大的方向傾斜,并由下向上發展。裂縫多在墻體下部,向上逐漸減少,裂縫寬度下大上小,常常在房屋建成后不久就出現,其數量及寬度隨時間而逐漸發展。
(2)在窗間墻的上下對角處成對出現水平裂縫,沉降大的一邊裂縫在下,沉降小的一邊裂縫在上。
(3)在縱墻中央的頂部和底部窗臺處出現豎向裂縫,裂縫上寬下窄。當縱墻頂部有圈梁時,頂層中央頂部豎向裂縫較少。
防治措施
加強基礎坑(槽)釬探工作。對于較復雜的地基,在基坑(槽)開挖后應進行普遍釬探,2012年一級建造師報名時間待探出的軟弱部位進行加固處理后,方可進行基礎施工。
合理設置沉降縫;提高上部結構的剛度,在基礎頂面(±0.000)處及各樓層門窗口上部設置圈梁,減少建筑物端部門窗數量;寬大窗口下部應考慮設混凝土梁或砌反磚拱以適應窗臺反梁作用的變形,防止窗臺處產生豎直裂縫。
為避免多層房屋底層窗臺下出現裂縫,除了加強基礎整體性外,也可采取通長配筋的方法來加強;另外,窗臺部位也不宜使用過多的半磚砌筑。
6.填充墻砌筑不當,與主體結構交接處袈縫
防治措施
柱邊(框架柱或構造柱)應設置間距不大于500mm的2Φ6,且在砌體內錨固長度不小于lOOOmm的拉結筋。
填充墻梁下口最后3皮磚應在下部墻砌完3d后砌筑,并由中間開始向兩邊斜砌。
如為空心磚外墻,里口用半磚斜砌墻;外口先立斗模,再澆筑不低于C10細石混凝土,終凝拆模后將多余的混凝土鑿去。
外窗下為空心磚墻時,若設計無要求,應將窗臺改為不低于C10的細石混凝土,其長度大于窗邊lOOmm,并在細石混凝土內加2Φ6鋼筋。
柱與填充墻接觸處應設鋼絲網片,防止該處粉刷裂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