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一級建造師市政公用工程知識輔導38
來源:中大網校發布時間:2012-02-16
三、開放交通及其他
1.需要提早開放交通時,可灑水冷卻降低混合料溫度。
2.改性瀝青路面的雨期施工應做到:密切關注氣象預報與變化,保持現場、瀝青拌合廠及氣象臺站之間氣象信息的溝通,控制施工攤鋪段長度,各項工序緊密銜接。運料車和工地應備有防雨設施,并做好基層及路肩排水的準備。
1K411043 掌握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術
一、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攪拌和運輸
(一)混凝土配合比設計
混凝土的配合比設計在兼顧技術經濟性的同時應滿足抗彎強度、工作性、耐久性三項指標要求。
混凝土配合比參數的計算應符合下列要求:
1.水灰比的確定應按《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設計規范》的經驗公式計算,并在滿足彎拉強度計算值和耐久性兩者要求的水灰比中取小值。
2.應根據砂的細度模數和粗骨料種類按設計規范查表確定砂率。
3.根據粗骨料種類和適宜的坍落度,按規范的經驗公式計算單位用水量,并取計算值和滿足工作性要求的最大單位用水量兩者中的小值。
4.根據水灰比計算確定單位水泥用量,并取計算值與滿足耐久性要求的最小單位水泥用量中的大值。
5.可按密度法或體積法計算砂石料用量。
6.必要時可采用正交試驗法進行配合比優選。
按照以上方法確定的普通混凝土配合比、鋼纖維混凝土配合比應在試驗室內經試配檢驗彎拉強度、坍落度、含氣量等配合比設計的各項指標,從而依據結果進行調整,并經試驗段的驗證。
(二)攪拌
1.攪拌設備應優先選用間歇式拌合設備。2012年一級建造師考試時間
2.攪拌過程中,應對拌合物的水灰比及穩定性、坍落度及均勻性、坍落度損失率、振動黏度系數、含氣量、泌水率、視密度、離析等項目進行檢驗與控制,均應符合質量標準的要求。
(三)運輸
1.應根據施工進度、運量、運距及路況,選配車型和車輛總數。
2.混凝土拌合物出料到運輸、鋪筑完畢允許最長時間(h)見表1K411043.
二、混凝土面板施工
(一)模板
宜使用鋼模板。
(二)鋼筋設置
傳力桿安裝應牢固、位置準確。
(三)攤鋪與振動
1.三輥軸機組鋪筑混凝土面層時,輥軸直徑應與攤鋪層厚度匹配,且必須同時配備一臺安裝插入式振搗器組的排式振搗機;當面層鋪裝厚度小于150mm時,可采用振搗梁;當一次攤鋪雙車道面層時應配備縱縫拉桿插入機,并配有插入深度控制和拉桿間距調整裝置。2012年一級建造師報名時間
三輥軸整平機分段整平的作業單元長度宜為20~30m,振搗機振實與三輥軸整平工序之間的時間間隔不宜超過15min;在一個作業單元長度內,應采用前進振動、后退靜滾方式作業,最佳滾壓遍數應經過試鋪段確定。
2.采用軌道攤鋪機鋪筑時,最小攤鋪寬度不宜小于3.75m,并選擇適宜的攤鋪機;坍落度宜控制在20~40mm,根據不同坍落度時的松鋪系數計算出松鋪高度;軌道攤鋪機應配備振搗器組,當面板厚度超過150mm,坍落度小于30mm時,必須插入振搗;
3.采用人工攤鋪混凝土施工時,松鋪系數宜控制在1.10~1.25.
(四)接縫
1.脹縫應與路面中心線垂直;縫壁必須垂直;縫寬必須一致。
2.傳力桿的固定安裝方法有兩種。一種是端頭木模固定傳力桿安裝方法,宜用于混凝土板不連續澆筑時設置的脹縫。另一種是支架固定傳力桿安裝方法,宜用于混凝土板連續澆筑時設置的脹縫。
3.橫向縮縫采用切縫機施工,切縫方式有全部硬切縫、軟硬結合切縫和全部軟切縫三種。應由施工期間混凝土面板攤鋪完畢到切縫時的晝夜溫差確定切縫方式。如溫差<10℃,最長時間不得超過24h,硬切縫1/4~1/5板厚。溫差10~15℃時,軟硬結合切縫,軟切深度不應小于60mm.溫差>15℃時,宜全部軟切縫,抗壓強度等級為1~1.5MPa,人可行走。軟切縫不宜超過6h.軟切深度應大于等于60mm.對已插入拉桿的縱向假縮縫,切縫深度不應小于1/3~1/4板厚,最淺切縫深度不應小于70mm.縮縫切縫寬度控制在4~6mm,填縫槽深度宜為25~30mm,寬度宜為7~lOmm.
4.填縫料養護期間應封閉交通。
(五)養護
混凝士澆筑完成后應及時進行養護,可采取噴灑養護劑或保濕覆蓋等方式。養護時間應根據混凝土彎拉強度增長情況而定,不宜小于設計彎拉強度的80%,一般宜為14~21d.應特別注重前7d的保濕(溫)養護。
(六)開放交通
在混凝土達到設計彎拉強度40%以后,可允許行人通過。混凝土完全達到設計彎拉強度后,方可開放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