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教學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要求學生掌握通貨膨脹概念及其表現形式;有關通貨膨脹的經濟理論;通貨膨脹對經濟的影響及其治理等內容。
【本章重點】
1. 貨幣均衡與非均衡的概念,貨幣供求由非均衡向均衡的調整方式。
2. 按產生通貨膨脹的原因講授通貨膨脹的類型。
3. 測度通貨膨脹的主要指標。
4. 通貨膨脹對經濟和社會的不利影響及其治理措施。
【本章難點】
通貨膨脹的成因分析。
【本章基本內容】
12.1 貨幣供求的均衡與非均衡
貨幣供求的均衡。貨幣均衡條件為:名義貨幣供應量=實際貨幣需求量。
貨幣供求的失衡。指名義貨幣供應量≠實際貨幣需求量。其表現形式有兩種:名義貨幣供應量>實際貨幣需求量,名義貨幣供應量Ⅳ<實際貨幣需求量。
貨幣供求失衡的調節。有兩種調節方式:(1)自動調整方式。指在不受政府干預的條件下,由市場機制進行調整;(2)政策調整.指政府根據失衡的原因,采取干預行為進行調整。
12.2 通貨膨脹的類型
通貨膨脹。是紙幣發行過量,使貸幣供給量超過貨幣需求量,導致貨幣貶值,一般物價水平普遍上漲的貨幣現象。它的幾個重要特征是:(1)是物價水平的普遍、持續的上漲;(2)可以表現為顯性的和隱性。顯性的表現為物價上漲,隱性的則表現為物價不變,但商品限量或憑票證供應。
通貨膨脹的類型。對通貨膨脹可按其對經濟的影響程度和產生的原因兩種方法進行分類。按通貨膨脹對經濟的影響可將通貨膨脹分為緩行/溫和的通貨膨脹、急馳/奔騰的通貨膨脹以及惡性/極度的通貨膨脹三類;按產生通貨膨脹的主要原因可將通貨膨脹分為需求拉動型、成本推動型和結構失調型三類。第二種分類涉及對通貨膨脹的治理,是我們分析的重點。
(1)需求拉動型通貨膨脹。指對商品和勞務的貨幣需求超過按現行價格可得到的供給,從而引發的一般物價水平的上缺。這是從假定供給不變,從需求方面來解釋的.導致需求拉動型通貨膨脹的因素主要是投資過旺、消費擴增、財政赤字和外貿出超;
(2)成本推動型通貿膨脹。指在總需求不變時,人為增加生產成本,引發物價水平上漲。這是假定需求不變,從供給方面來解釋的。成本推動有工資推動、利潤推動和操縱價格推動三種類型;
(3)結構型通貨膨脹。指由于產業結構、產品結構失調引發的物價水平上漲。這是假定供求總量不變,從供求結構上來解釋的。
通貨膨脹的度量指標。主要有三個:(1)消費者物價指數/生活費用指數/零售物價指數;(2)批發物價指數;(3)國民生產總值折算價格指數。
12.3 通貨膨脹的經濟、社會效應
通貨膨脹的對經濟和社會的影響體現在四個方面:
(1)對生產的影響。表現在三方面:使資源配置失衡,形成不合理的產業結構;使生產投資出逃,有效供給減少;使儲蓄減少,影響經濟增長。
(2)對流通的影響。使正常的流通受阻,商品在流通領域反復倒手,加劇商品的供求矛盾,并可能進一步加劇通貨膨脹的程度。
(3)對分配的影響。它導致社會財富的盲目的、不公平的分配和再分配,引起嚴重的社會后果:債權人受損而債務人受益;名義收入增幅小于物價上漲幅度的階層受損,名義收入增幅大于物價上漲幅度的階層受益:固定收入者受損,非固定收入者受益。
(4)對消費的影響。通貨膨脹降低了居民的實際收入水平,從而抑制了消費,并進一步抑制著下一階段的生產;通貨膨脹扭曲了市場信號,從而誤導下一階段的生產;通貨膨脹造成市場混亂,進一步加劇供求矛盾,給消費者造成更大的損失。
通貨膨脹的治理。治理通貨膨脹的對策主要包括:緊縮需求政策——實行緊縮性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擴大供應政策——從增加總供給入手解決通貨膨脹,常用的方法為,在控制貨幣供應總量的同時,采用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如降低稅率,提高固定資產折舊率等。實行收入政策——政府對工資和物價實行指導和行政管制;進行幣值改革。
【材料分析】
進入90年代,美國經濟出現了增長勢頭持續不敗與低通貨膨脹率持續走低的局面(見下表)。從GDP的增長率來看,自1992年起,一直在2%以上,1997年的增長幅度更達到3.7%。而通貨膨脹率自1992年起均未超過3%。1997年,這個經濟增長幅度比較高的一年,通貨膨脹率竟然出現比較低水平。還需要做點修正的是,美國很多經濟學家認為,多年來,官方統計的通貨膨脹率至少高估了1個百分點。估計到這一修正,這些年的通貨膨脹平均不到2%。同時,在這一期間,失業率分別是:1991年6.7%,1992年7.4%,1993年6.8%,1994年6.1%,1995年5.6%,1996年5.4%,1997年以來則一直在5%以下,在它們那里,這屬于相當低的水平。低的失業率對應的是高的就業率。而高的就業率并沒有像傳統的理論和實踐經驗證明的那樣,給通貨膨脹造成壓力。似乎進入了這樣的境界:做什么有利于成長的事情也不致刺激起通貨膨脹。于是,無通貨膨脹成長的議論日益盛行。
【本章復習思考題】
關鍵詞:
貨幣均衡貨幣供求均衡的自動調整通貨膨脹
需求拉動型通貨膨脹成本推進型通貨膨脹結構型通貨膨脹
思考題
1.貨幣均衡的意義
2.貨幣供給不足的后果是什么?
3.全面理解通貨膨脹概念
4.需求拉動型通貨膨脹產生的原因
5.成本推進型通貨膨脹在我國的表現
6.通貨膨脹是怎樣影響社會再生產的
7.怎樣運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治理通貨膨脹
【本章主要參考數目】
盛松成、施兵超、陳建安著:《現代貨幣經濟學》,中國金融出版社,1992年。
饒余慶:《現代貨幣銀行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3年。
[美]勞倫斯·S·里特等:《貨幣、銀行和金融市場原理》,上海翻譯出版公司,1990年。
[美] 約翰·G·格利 愛德華·S·肖 著 《金融理論中的貨幣》,上海三聯書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美]萊·威·錢得勒等:《貨幣銀行學》(上、下),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80年。
[美] 托馬斯·梅耶著《貨幣、銀行與經濟》,上海三聯書店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復試調劑:2012考研復試分數線 歷年復試線 ♦2012調劑信息 調劑指南
考試須知:2012考研成績查詢入口 ♦分數線查詢 ♦2012考研真題及答案
2013考研:2013考研時間表 ♦2013考研輔導全程班:海文 海天 保過班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25人覺得有用
18
2012.03
【本章教學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要求學生了解中央銀行的產生和發展史、我國《中國人民......
18
2012.03
【本章教學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了解商業銀行產生和發展的歷史;熟悉商業銀行制度;掌握......
18
2012.03
【本章教學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要求學生金融市場的基本知識:金融市場的概念、構成要......
18
2012.03
【本章教學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學習,要求學生掌握信用的基本原理,信用的主要形式,金融工具......
18
2012.03
【本章教學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要求學生掌握貨幣的功能、貨幣的類型、貨幣制度的基本......
18
2012.03
【本章教學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要求學生對現代金融制度有框架式的了解,熟悉和掌握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