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這句話對我們的哲學啟示是()。
A.矛盾雙方在一定的條件下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B.要透過現象認識事物的本質
C.事物的質具有不確定性
D.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事物的性質
……
否定之否定的規律揭示了()。
A.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
B.事物發展變化的基本形式和狀態
C.事物發展的不同趨勢
D.事物發展的方向和道路
……
“在對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時包含對現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這是()。
A.形而上學的觀點
B.詭辯論的觀點
C.辯證法的觀點
D.相對主義的觀點
……
黑格爾認為:“舉凡一切人世間的事物——財富、榮譽、權力、甚至快樂痛苦等——皆有其一定的尺度,超越這尺度就會招致沉淪和毀滅”。這句話的哲學意義是()。
A.任何事物的質的規定都具有不確定性
B.質總是一定事物的質,脫離一定的事物,質也就不存在了
C.度是判斷事物是質變還是量變的根本標準
D.度是與事物的量相統一的界限
……
“被斷定為必然的東西,是由純粹偶然性構成的,而所謂偶然的東西,是一種有必然性隱藏在里面得形式”,這一觀點屬于()。
A.辯證法的觀點
B.絕對主義的觀點
C.機械決定論的觀點
D.相對主義的觀點
……
普遍聯系是唯物辯證法的第一個總特征,唯物辯證法所理解的聯系是指以:()。
A.事物的運動為前提的
B.事物的共性為前提的
C.事物的對立統一為前提的
D.事物間的確定界限為前提的
……
中國古人說:“釘子缺,蹄鐵卸;蹄鐵卸,戰馬蹶;戰馬蹶,騎士絕;騎士絕,戰事折;戰事折,國家滅”,這說明()。
A.事物是由量變引起質變的
B.事物是普遍聯系的
C.事物是發展變化的
D.事物的本質是由現象展示的
……
“克隆”、“轉基因”等生命科學的重大突破,表明()。
A.有力地批判了“上帝造物”的觀點
B.為“世界統一于物質”提供了自然科學依據
C.意識的能動性可以突破物質世界的規定
D.意識不僅反映世界而且創造世界
……
馬克思指出:“觀念的東西不外是移入人的頭腦并在人的頭腦中改造過的物質的東西而已。”這一命題揭示了()。
A.在意識中體現了主觀和客觀的統一
B.人腦是意識的源泉
C.觀念的東西是對物質的能動反映
D.意識的依賴性與能動性
……
人與外部世界是進行物質能量和精神能量轉換的過程,而實現這一轉換的中介是勞動實踐。實踐是人與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這是因為通過實踐活動()。
A.人與外部世界實現了物質交換和精神交換
B.實現了客體主體化和主體客體化的雙向運動
C.主體把客體信息改變為主體的思維形式和內容
D.主體把信息進行思維加工,產生改造客體的目的、計劃、方法等實踐觀念
……
恩格斯指出:“應用到物質上的運動,就是一般的變化”。這說明()。
A.運動和變化都離不開物質
B.物質是運動的形式
C.運動僅僅是物體位置的變化
D.運動是一切事物、現象和過程的變化
……
列寧指出:“物質是標志客觀實在的哲學范疇”,對列寧“物質”的經典定義認識錯誤的有()。
A.揭示了物質的根本屬性是客觀實在性
B.表明物質包括一切可以從感覺上感知的自然事物和人的感性活動
C.揭示了各種具體的感性的物質形態的共性以及自然存在和社會存在的統一
D.終結了對物質及其結構的認識,從而形成了完整的科學的物質觀
……
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來直接改變物質結構,就是()。
A.主張精神主宰客觀物質世界的主觀唯心論
B.主張精神是脫離人腦獨立存在的客觀唯心論
C.承認一切皆有可能的可知論觀點
D.認為人具有主觀能動性的實踐唯物主義
……
“意識是客觀存在的主觀映象”的命題是指()。
A.意識是主體和客體連結和轉化的中介
B.意識是客觀精神的主觀映象
C.意識的形式和內容是客觀的
D.意識的內容是客觀的、形式是主觀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