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研究生計劃招生34.4萬人,考生數127.5萬人,報考人數呈幾何數字增長。考研,似乎已經成為一種必然的趨勢。然而,考研一定會比就業出路好嗎?他們又是抱著怎樣的目的加入這支龐大的隊伍呢?
西安工業大學一名大三的女生這樣認為:“我決定考研,是因為大四不想荒廢掉,學校不算特別好,在競爭中沒有太大優勢,再就是不敢現在面對社會,有點逃避的意思,繼續做學生的挑戰要遠遠低于工作。
”另一名西北大學的大三女生說:“考研是我的責任,它本來就是順理成章的,和當初考大學一樣。”而大多數選擇考研的男生則是出于家庭壓力或想找個更好的工作。看來,如今大多數選擇考研的學生已不單純報著做學問的心態,而是各種性格、人生態度及多元化價值觀的綜合反映。有許多學生把考研當作終極目標來追逐,卻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想做什么。對于這種“考研無意識”,專家建議要理性的分析各種機會與成本,再看看是否適合自己。
隨著考研生活的深入,部分學生告訴我們,隨著準備考研新鮮感的慢慢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每天早起晚睡上自習,循規蹈矩的看書、背單詞,教室——宿舍——食堂三點一線的枯燥生活。有些人甚至出現了厭惡的態度。對此,老師建議同學們在學習之余注意鍛煉身體,考研是一個艱難的過程,需要具備充沛的精力,身體素質要好。考研也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需要持之以恒的意志,如果三天打漁兩天曬網,很難在大軍中勝出。
對于那些下定決心考研復習的學生,西安交通大學一名教授給出了以下幾點意見:
一是避免復習中的方法盲目。大多同學在復習中出現了眼高手低的問題,忽視基礎知識,而考研試卷中,基礎知識占了很大比重。二是以數學為例,要多動手、多練、多做,不能只用眼睛看會就行了。三是重視歷屆考題,經典題型常常是大致相似的。
就業?考研?向左走還是向右走,在面臨選擇的時候,最關鍵的還是頭腦清醒,明確學習目的和自己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