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課程  書店 學校  題庫 論壇  網校  地方分站: 北京 | 上海 | 鄭州 | 天津
 考研網
 考試動態  報考指南  考研知識: 資料下載|考研經驗|院校招生|專業碩士|考研輔導  考研教材  考研論壇 
 數學: 真題|模擬題|學習指導|講義輔導  英語: 真題|模擬題|學習指導|講義輔導  政治: 真題|模擬題|學習指導|講義輔導  專業課試題  網絡課程  在職研
地區信息

考研政治鄧論和三個代表第五章常考知識點

作者:   發布時間:2009-04-21 17:48:34  來源:
  • 文章正文
  • 網校課程
  • 資料下載
  • 圈子話題
  • 論壇

 第五章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和黨的基本路線、基本綱領 

  一、我國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1.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含義和特征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包括兩層含義:一是我國已經進入社會主義社會,我們必須堅持而不能離開社會主義。二是我國的社會主義還處在初級階段,我們必須從這個實際出發,而不能超越這個階段。一方面,生產資料社會主義公有制的主體地位、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已經確立;另一方面,還沒有從根本上擺脫貧窮落后的不發達狀態,社會主義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還不成熟、不完備。這個階段就是逐步擺脫不發達狀態,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歷史階段。
  2.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長期性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概念不是泛指任何國家進入社會主義都要經歷的起始階段,而是特指我國在生產力落后、商品經濟不發達的條件下建設社會主義必然要經歷的特定階段。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長期性,由我國進入社會主義的歷史前提,我國現實的生產力、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的國情,我國現代化建設所處的時代特點與國際環境所決定。
  3.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的重要意義
  中國最大的實際就是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是認清社會主義建設一切基本問題的根據,是制定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和基本政策的根據。清醒地認識國情,可以既排除超越階段的錯誤觀念和政策,又抵制拋棄社會主義的錯誤主張。
  4.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落后的社會生產”是相對意義上的,指相對于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生產力而言、相對于夠格的社會主義滿足合理需要的尺度而言是落后的。
  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1.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的內涵
  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是: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簡明概括為“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即“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
  2.四項基本原則和改革開放兩個基本點統一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
  四項基本原則與改革開放相互貫通、相互依存。離開四項基本原則談改革開放,必然會失去政治方向,造成社會動亂,改革開放也搞不下去;離開改革開放談四項基本原則,也必然變成堅持僵化的舊體制和舊觀念,不能使社會主義優越性充分發揮,四項基本原則也堅持不好。兩個基本點統一于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實踐,服從和服務于經濟建設這個中心。黨的基本路線概括了我們的主要經驗,反映了中國社會主義發展的根本規律,基本路線要堅持一百年不動搖。
  3.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是社會主義發展的動力,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發展
  改革是第二次革命,從引起社會變革的廣度和深度來看,從解放生產力和發展生產力、引起社會生活各方面的深刻變化、促進社會全面進步來看,改革的作用和意義不亞于革命。改革是解決社會基本矛盾、推動社會發展的動力。但從改革的對象、目的、功能、主體和領導力量看,改革的性質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
  4.正確處理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系
  改革、發展和穩定三者相互促進、相互統一。發展是目的,改革為發展提供動力,發展為改革創造良好的環境。穩定是改革和發展必不可少的條件和保證,同時也只有通過改革和發展才能解決社會矛盾,為穩定打下基礎。

 三、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
  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標和基本政策,三者有機統一,不可分割
  基本綱領是基本路線的展開,在經濟、政治、文化各方面進一步明確了什么是初級階段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如何建設社會主義,所要達到的基本目標和基本政策。
  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就是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發展市場經濟,不斷解放生產力和發展生產力。這就要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堅持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使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作用;堅持和完善以按勞分配為主體的多種分配方式,允許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帶動和幫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堅持和完善對外開放,積極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保證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人民共享經濟繁榮成果。
  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政治,就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人民當家作主的基礎上,依法治國,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這就要堅持和完善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政治協商制度以及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發展民主,健全法制,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實現社會安定,政府廉潔高效,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和睦、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
  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就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公民為目標,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這就要堅持用鄧小平理論武裝全黨,教育人民;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教育科學文化水平;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重在建設,繁榮學術和文藝。建設立足中國現實、繼承歷史文化優秀傳統、吸取外國文化有益成果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
  初級階段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文化是有機統一、不可分割的整體,社會主義是全面發展的社會。三個建設之間互相聯系、互相促進。
  四、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經驗
  1.黨領導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十條經驗
  這十條經驗是:堅持以鄧小平理論為指導,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堅持改革開放,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抓,實行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堅持穩定壓倒一切的方針,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走中國特色的精兵之路;堅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不斷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堅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2.這十條經驗,覆蓋了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方面,是中國共產黨理論創新的最新成果
  這十條經驗,涉及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各個方面,內容豐富,同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基本經驗一脈相承。這些經驗歸結起來就是我們黨必須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 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是堅持和發展社會主義的必然要求,是我們黨艱辛探索和偉大實踐的必然結論。  

熱門資料下載:
考研最新熱貼:
【責任編輯:聶榮  糾錯
報考直通車
 
報名時間:2010年10月10日——10月31日網上報名,
11月10日——11月14日現場確認。
報名地點:報名地點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招生辦
根據當地實際情況確定,一般在高校設報名點。
考試時間:2010年1月10日、11日初試,3月試復試。
                       MORE>>
                       更多>>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久久午夜国产精品 | 亚洲国产空姐精品视频中文字幕 | 亚洲黄金精品在线观看 | 亚洲欧洲日产韩国夜夜高潮 | 欧美中文字高清在线播放 | 午夜福利成人污在线观看 |